1981年6月13日,世界公布首例艾滋病。说到艾滋病,你可知道,艾滋病是如何摧毁人体防御工事的?
借助显微镜可以发现,身边的世界其实充斥着危险:致病微生物无处不在。为了对抗那些威胁生存的“入侵者”或揪出体内的“叛徒”,人体发展出一套精细而复杂的防御和监视机制,这就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担负着捍卫自身安全的任务,在表面平静如水的生活下,免疫卫士们始终前赴后继,无时无刻不在与体内的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
白细胞就是这些免疫卫士的主力。其实,白细胞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在白细胞大家族里面,还分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个种类。它们分工明确,在不同的感染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感染初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主要作用,它们一边发出信息招呼更多的同伴,一边与入侵者搏斗,争取吞噬和消灭对手;几天后,淋巴细胞开始担负起战斗的主要责任,它们既可以分泌抗体,中和毒素,又能够激发体内的杀伤细胞对被感染的对象进行围剿。战斗胜利后,淋巴细胞还能够保存记忆,以便下一次此类入侵者进犯时行动能更迅速更有效。
然而,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闯入大大扰乱和破坏了白细胞的工作。HIV能够感染多种白细胞,使被感染的细胞病变死亡;HIV能引诱杀伤细胞攻击被感染的白细胞,使白细胞数目越来越少;另外,HIV还会干扰杀伤细胞的视线,使其对无辜的白细胞发起进攻,加剧白细胞的损失。部分HIV并不急于杀死白细胞,而是选择“潜伏”在它们体内,寻找合适的时机兴风作浪。携带有HIV的白细胞还会把病毒带到大脑等部位,造成脑部损害。
就这样,随着HIV感染越来越重,白细胞的数目和功能也就越来越差,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就越来越低。此时,一旦有致病微生物进入体内,人体将无力阻挡;同时,一些平常安分守己的微生物也会趁机倒戈,引起一些正常情况下很少见的感染。由于免疫监视的能力下降,体内的叛变细胞也更容易逃脱,因此艾滋病患者很容易患上肿瘤。最终,艾滋病患者将死于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