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各位,青铜器带来第六篇战役简述。本篇文章,还原秦末农民起义军项羽一场作战。根据猜测和他人的记录进行还原。九战王离。
我们先看整体的政治走向。始皇暴毙沙丘,胡亥登基咸阳。蒙恬扶苏自尽。各地义军可谓“风起云涌”,四处都是战乱。秦国立国经历了长期的地主阶级战争,秦始皇采用严苛的方式对待六国和六国贵族。秦始皇本希望扶苏能够继承皇位使国家走向平稳,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己出行暴毙。对于秦始皇的死不多研讨,已是千古之谜。秦末的政治形势对于秦是非常不利的。王离章邯来到东南开始救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句传言还是有些影响力的。政治上要求秦廷高层必须做出反应,秦廷丧失了对南越的控制,长城守军也没有成规模调动。而秦和汉不同,秦对于六国的控制刚刚展开,六国境内多处不听从秦调遣。秦能征调的人力财力物力仅限于“老家附近”。秦廷反应很快,镇压马上开始。但对于东南方向这一支义军是秦廷始料未及的。其组织之有力,军民之团结,战斗力之强。最终击垮了秦军。
言归正传。我们开始还原战场。章邯一战干掉了骄兵的项梁。后来却引发了项羽破釜沉舟。我们看下史记,获取一下主要信息。“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我们看一下太史公带给我们的信息。
1.项羽有先头部队。
2.巨鹿残兵尚有一些战斗力。
3.楚军轻兵简行。
4.与秦军多次缠斗,血战大破之。
5.利用地形优势多次分割。
这里是我的看法。第四处与第五处与一些作者意见不同。太史公的“九战”,有人说是小规模野战,有人说是混战,有人说是列阵。我倾向于第二种。因为当时形势楚军对秦军列阵基本下风,而后续将秦军指挥员多位被击杀,再看项羽一贯作风,八成是擒贼先擒王。楚军单兵战斗力强,“绝其甬道”分割秦军,在兵力劣势的时候进行混战,多次进行运动。这是项羽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所谓野战是后来项羽优势时候的做法。
我这里借用百度百科一张“巨鹿之战”形势图。
我认为,项羽不一定有机会断的了王离的粮道。而且也不会这么做。断粮道是为了步步为营蚕食包围消耗,而兵力劣势。“绝其甬道”是为了利用地势分割王离军,切断联系。三日粮草意在速胜,王离是在没有明确项羽意图的时候被打蒙了。王离本身是将门之后哪里会给少量楚军完全断绝自己粮道渗透自己中枢指挥部这个机会。所以我认为说断粮是主要目的的都是偏颇的。项羽赢在巨鹿就是发挥了勇战派的决心和楚军的果敢,并且会提前察觉秦军中枢指挥系统的几个位置。奇袭和神速以及楚军过硬的单兵素质才是决胜的关键。各位可以参考隆美尔在昔兰加尼。
本次,我们说到章邯和项羽对决之前。只谈九战王离。下面还有一个重点,楚军突破口。有一位作者的看法我十分赞同,项羽扔下了装备轻兵简行短刀薄甲迅速进入战场,没有跟王离玩任何消耗,猛攻猛打。具体秦楚的部署已经不得而知,但项羽的重点打击对象一定是指挥部和联络点然后再秦军丧失神经后各个击破。再声势大造时,巨鹿守军牵制正面秦军,项羽得手。项羽渡河突破口应在河口东侧赵军后背迅速斜插到秦军巨鹿守军和沿河监视部队之间抢先击杀数个指挥神经中枢。中间应有地利之便。在巨鹿城下与秦军进行多次血战,秦军后撤时追击,在巨鹿西南附近降王离。
红色为巨鹿城。
黑色为秦军。
黑色箭头为项羽突破。
绿色为项羽分割围城部队和南面监视部队的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