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期的东南亚,缅甸人用钢铁、银或其他金属炼制装饰物的技术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与镶嵌,镀金和黑金(在紫铜中混入少量黄金,再浸入特制的溶液着色,就能获得一种蓝中透紫具有丝绸光感的黑色金属)等其他装饰技术不同的是,他们将需要覆盖的金属搁置在打磨好的表面上,再通过加热进行焖火。这样就有种层层叠加的效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根据E.N. Bell在上个世纪初的文章,应用银装饰技术起源于缅甸中部曼德勒省米丹村的一个家庭。按此推算,这项技术的起源大约是公元1650年。
▲出现叠加图案的剪刀、小刀,槟榔刀
最常见的材料还是铁或银,铜和黄金比较少见,而制作时并不是直接放在器物上锤击成镶嵌的图案,而是先加工成相对粗的金属丝和箔后,再覆盖到粗糙的表面,并当做浆料、浆糊或薄片被反复涂抹直至渗入嵌体。
▲在刀背上的精美装饰刻痕
▲运用同样技术装饰的手柄
在所有缅甸刀中,最常见的有三个基本装饰图案:植物(葡萄藤最常见)、动物以及带有人物的故事图。
还有一些混杂多种元素,植物、动物同时出现,相映成趣。
但其中最精美也最复杂的当属展示有民间故事的刀片,甚至有些可以串联成一个剧场小故事,并自配“字幕”。可见当时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多么的无与伦比。
以下是刀具欣赏:
刀片长59厘米,整体81.5厘米。手柄底料象牙,两头采用铁箍。刀片上覆的蜿蜒的植物图案有银和铜交映,刀脊以黄铜覆以少许文字。
刀片长49.5厘米,整体68厘米。覆盖在银色平板上的刀片上穿插着飞行的燕子。
刀片68厘米,整体约97厘米。刀柄是黄铜包裹的漆木,看起来很有质感,刀脊上以简单的波浪图案覆盖,刀片上则是更复杂的阿契克纹。
刀片51厘米,整体79厘米。象牙柄,银箍和莲花座手柄。这把刀上的内容略为丰富:人,老虎,野兔,狮子,鹿,猴子,半人,半人半鸟,公鸡,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刀片62厘米,整体83厘米。刀上的插图来自于《加塔卡公主贝蒂的故事》(Jataka story of Princess Bedi)。6. 刀片61厘米,整体82.5厘米。银色的握把,镶嵌着当地特色的装饰图案,围绕着跃跃的猴子、狮子和飞翔的小鸟。
刀片65厘米,整体91厘米。刻有文字,图案讲述的是当地故事。
刀片51厘米,整体78厘米。为近现代产物,剑刃上的银色装饰层显示了玛哈·班多拉(Maha Bandoola)的故事,并附带着文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顾之,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