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抱怨在怀孕或产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变化,似乎怀孕和生孩子使得自己变傻了,国内更有“一孕傻三年”的说法。在西方,也有类似说法,称为“孕妇脑”、“妈咪脑”或“宝宝脑”。
女性在怀孕和产后脑力(主要指认知能力和情绪)真的跟平常不同吗?换言之,“妈咪脑”或者“宝宝脑”是真的吗?
几十年来,人们做了很多动物实验和人类临床研究,迄今仍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
人类认知能力研究混乱的发现
有很多不同研究小组对此展开研究,依据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问卷式调查和客观测试两类,得到的结果非常有意思。
凡是孕产妇自我报告方法进行的调查,获得结果惊人的一致,都约有三分之二被调查对象报告存在记忆力或者注意力障碍。
而以客观的测试为主的研究,结果却不一致。早期一些小样本组研究大都发现存在一定的负面结果。有两项小样本组的脑成像研究甚至发现孕妇大脑容积减小,在生产半年后恢复其原来大小,但是却没有被其他研究者重复研究所证实。有的同一项研究中不同测试结果也不同,比如,一项研究发现,与非怀孕妇女比较,孕妇对日常生活认知能力测试结果是负面的,而更具有挑战性的棋盘游戏测试则没有差别。
较近(2010年)的一项包含76例样本(同类研究中已经是比较大型研究)的前瞻性研究,通过对认知速度、工作记忆、即时和延迟回忆等认知能力的严格测试,并在排除一些混杂因素后,发现孕妇与非孕妇的认知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
动物实验发现“妊娠优势脑”
动物实验往往更能够发现一些确切变化。在大鼠研究发现,妊娠大鼠或者给予孕产激素治疗的非妊娠大鼠与“母性活动”相关的脑区,具体而言在下丘脑视前区内侧(MPOA)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加,手术破坏这一区域,可以抑制大鼠的“母性行为”。有研究发现,怀孕大鼠从事迷宫游戏中空间定向能力增强。还有研究证明,妊娠大鼠脑内与应急反应相关的脑区活动性减弱,说明具有更强的应急适应能力更不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怀孕大鼠脑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动机”似乎只有一个,就是使得自己更加适应于做一个母亲。
可能的原因分析
妊娠和生产过程中,女性身体发生超过其他任何生理阶段的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达到几十倍甚至百倍水平的变化,身体或者脑结构和功能出现一些改变也是完全可能的。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大鼠脑部出现了更加符合进化学原理的改变,但过去的人类研究没有发现确定性的脑部改变。
不过,最近在伯明翰举行的英国心理学会年度会议上,伦敦大学的研究者报告说,他们发现孕妇更加频繁的使用与情绪技巧相关的右侧大脑,“动机”可能是可以更好的感受胎儿的变化以便于与宝宝建立更好的纽带联系。从进化学意义上讲,这个发现更“合理”,或许今后会有更多类似的研究发现。
日常认知能力方面出现的某些负面改变,或者并非是生理因素造成,而有可能是由于个体敏感的心理因素导致。因为,妊娠和生产毕竟是人生所能经历的最重大的事件,产生诸如担心、焦虑和情绪变化,以及照顾宝宝造成的睡眠剥夺的引起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完全正常。
情绪问题
与混乱的认知能力改变不同,部分女性在怀孕或者产后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是明确的。依据情绪波动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婴儿蓝调”、怀孕或产后抑郁和产后精神分裂症。
“婴儿蓝调”(“baby blues”):研究发现,约50%~80%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或产后出现一定的情绪搏动。表现为,短暂的哭泣、易怒、睡眠不好、精神紧张和情绪反应,一般持续2~3天,通常不会超过10天。与产后抑郁症最重大的不同点在于,不会产生自杀或伤害婴儿的意念。过去认为“婴儿蓝调”完全是良性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这些症状妇女存在进展为产后抑郁症的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妊娠或产后抑郁症:约13%孕妇或产妇会发展成为抑郁症,一般不会自我报告感到伤心,但常有罪恶感或感觉生活无意义,缺乏享受生活或娱乐性活动的兴趣;感觉精力减退;有严重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或保持睡眠困难。
与良性“婴儿蓝调”最显着的鉴别点在于,具有明显的伤害婴儿的强迫性思维,有的女性甚至因此刻意疏远自己的孩子,这时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通常约60%的严重抑郁症患者会有这种自我伤害或者伤害自己孩子的强迫性思维,当然这种强迫性思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实施伤害行为。
一旦明确抑郁症诊断,应该积极进行治疗。
产后精神病:罕见,每1000名产妇约发生1至4例。一般出现在分娩第2周。可能的表现包括: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自我感觉困惑;强烈快速的情绪波动;试图自我伤害或伤害自己的宝宝。一旦发现产后精神病的任何迹象,必须立刻入院治疗。
妊娠和生产是女性一生中重大时间为,不可避免的发生身体和精神情绪方面的某些改变。目前尚没有足够研究证据证明怀孕和产后女性存在认知能力改变,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孕傻三年”现象。
相反,大多数女性在怀孕和产后会产生一定情绪搏动,少数会发生或者发展为抑郁症,极少数甚至会出现精神病,应该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