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与人相比,究竟谁聪明?你猜对了吗

1954年6月7日,“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逝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比人更聪明吗?


  有一天,你到一个现代图书馆里,要借某一本书,你只要把书名告诉人工智能机,一揿电钮,它很快会把书送出来。如果你想查阅某一方面的书刊,一揿电钮,它会将有关的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内容提要等等列表打印出来,并请你选择,你选择好了,它再替你拿来。这还不稀奇,有的智能机还会给人治病,你只要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写出你的姓名、年龄(或者出示病历卡),椅子(或床)就会将你送到有关仪器、设备前,对你逐一进行检查——测体温,量血压,记脉搏,绘制心电图、脑电图,化验……最后打印出一张详详细细的诊断书,甚至马上替你配好药、算好医药费。更有趣的是,有的智能机还可以直接与你下棋,一般的棋手与它比赛,它几乎是百战百胜。你如果想欺骗他,把“马”错当“车”走,它还会发出警告,如果你要赖,它就提出抗议。有的机器人在火灾时,还会去抢救机密文件和贵重物资、扑灭火灾,在毒气严重的场所,它可以冲进去抢救中毒的人,排除故障……

这么说,人工智能机多奇妙啊,它不是比人更聪明吗?其实不然。首先,人工智能机集中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它是由人设计出来的。其次,制造出来以后,仍然要靠人去使用它、指挥它——替它装上一套“工作程序”,叫它严格按这个程序进行工作。如果人们不替它装上这套“工作程序”,那么,充其量也只能是个大笨蛋: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如果不严格按程序照章办理,它还会是个“疯子”——颠三倒四,乱说乱动,甚至成为“破坏者”。就拿会下棋的机器人来说,其之所以能百战百胜,是因为人们将收集好的许多“棋谱”——下棋的规律,并且把它们编成一套程序存放在智能机的“大脑”里。这样,它对每一步棋应如何对付,都了如指掌。而一般的棋手往往只掌握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即使是全部掌握的大师,临场时毕竟也会偶有失算。所以你只能甘拜下风。倘若你发现了前人不知道的“棋谱”,再去与它比赛,那它就束手无策,乖乖地就擒。至于那个“百科”大夫之所以很精通医学,也是人们将收集好的成千上万个医生的经验、各种疾病的客观规律等等,把它们编成一套“工作程序”记入智能机的“大脑”。如果没有这套程序,它必定是瞎子、聋子、哑巴。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机与人相比,究竟谁聪明,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归根结蒂,人工智能机是死的东西,它只能按人的意志去办事,而不能代替人的发明创造,更不能代替人的思维活动。所以,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机,更要付出你自己的辛勤劳动——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