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在平行志愿规则下,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选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说到底就是三件事:一是选大学,二是选专业,三是把院校和专业的结合按照有序的梯度排列好,保证录取。今天陈晟老师分享下家长和考生在报考选专业经常会有一些误区。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专业与我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你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就可能从事与这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一句话,选专业就是选职业,选得是对与错,很重要!

如果你学的是法律专业,就意味着你将来可能是法院的法官、检察院的检察官,公安局的警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如果你学的是建筑学或土木工程专业,就意味着你将来可能是道路、桥梁、房屋建筑方面的设计师、建造师、工程师、监理师。

当然,也有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例子,改行的大有人在。但是,我们青年学生毕竟是有理想志向、有职业取向的,你喜欢什么、将来想干什么,必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做出选择。

目前80%的大一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比例很高。为什么呢?这主要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内涵不了解,选择专业很盲目。比如你选的这个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哪些?就业方向是哪里?就业前景又如何?所有这些你必须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行。相当多的一部分考生没有了解清楚,只是看专业名称的字面意思,望文生义。

陈晟老师给大家举个实例:前年有位考生向我讲述了他的遭遇,他特别喜欢生物学,从小立志要当生物学家,在他紧张的三年高中学习期间,做生物标本一万多件。在填报志愿时,他看好一所大学,但这所大学当年招生计划没有生物学专业,只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冲着“生物”二字,第一专业志愿就填报了生物医学工程,结果被录取了。待到入学后,如梦初醒,后悔莫及。原来,这个专业是从事CT、X光、彩超机等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跟生物学相差十万八千里,几乎不沾边。“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这位同学生物学家的梦想就此破灭,非常遗憾。

目前,我国大学本科开设的专业共有13专业门类,每个专业门类又分为若干个专业类,加起来共计506个专业。这么名目繁多的专业,确实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工科类分为力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等31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又分为若干个具体专业。其中计算机类具体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6个专业。在经济学门类里的金融学类又具体分为: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投资学、保险学等专业。

更让人难为情的是,有很多专业相似相近,的确让人难以区分,只能稀里糊涂的报。譬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到底有什么不同?即使查找书籍或上网百度,也难以搞清楚。考生只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随意填报了事。

那么,专业内涵能否搞清楚?又怎么能够搞清楚?办法还是有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最主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上网查找目标专业介绍,了解这个专业的内涵,即培养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培养目标告诉我们,这个专业培养什么样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哪些具体要求;主干课程告诉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学习哪几门课程;就业方向告诉我们,毕业之后会在哪些机构、单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但是,一些相似相近的专业到底有何差别,怎样区分,很少有介绍,只能靠自己细微地辨别,或者通过咨询专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