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用汽车发布公告称,软银向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GM Cruise投资22.5亿美元,投资完成后,软银将获得GM Cruise 19.6%的股份。而与此同时,谷歌宣布,其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将向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追加订购6.2万辆Pacifica混动面包车。作为全球自动驾驶阵营的两大代表,通用和谷歌的动作别有一番意味。车业杂谈认为,两大巨头的动作背后,昭示着对于门槛高企的自动驾驶产业,寻求战略伙伴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基本选项。
人的生命安全是自动驾驶的基准点,单枪匹马无力保障。
自动驾驶浪潮涌来之后,整个汽车产业涌来了大批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软件、数据、算法在汽车中的比例飞速提升。之于雄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而言,乔布斯整合软件、硬件、互联网三大领域颠覆消费电子的案例堪称最佳范本。
但是,自动驾驶产业与消费电子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虽然自动驾驶正在着力重塑用户出行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其作为出行工具的本质,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任何技术都不应该决定生命安全。为此,自动驾驶就必然要是一个在各种场景下都能保证安全的功能,还要100%可靠,而用不用此功能取决于用户。
然而,当前的自动驾驶并非如此。除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模式致死事故、Uber自动驾驶试验车致死事故外,开启Autopilot功能的特斯拉车型在2018年以来还制造了三次交通事故,最近一次是撞上了停在路边的警车。
这一系列事故背后的根源,就在于自动驾驶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算法、传感器、地图、执行机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还存在着巨大的瓶颈。
自动驾驶领域或有Android与iOS模式之争,但时机远未到来。
自动驾驶起步开始,业界就已经展开自动驾驶领域Android与iOS模式孰优孰劣的讨论。在手机领域似乎已有结论,Android夺走了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而苹果iOS则抢走了九成以上的利润。
但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其产业技术的复杂性、高额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制约着当下的产业。一般而言,相比iOS模式,Android模式适宜于整合产业各方资源,降低单一企业的投入。然而对于目前,这样的假设逻辑并不成立。
以百度Apollo为例,作为业内倡导Android模式的典型,正希冀产业协同,降低自动驾驶的研发门槛,让更多汽车厂商参与其中,推动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进一步催动孕育更大的商业基础设施,为未来更多的自动驾驶商业形态奠定基础。
但是,即便是这种整合资源相对较优的Android模式,也难以满足支撑当下的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需求。就目前而言,依然需要持续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即使对百度这样的量级的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Apollo平台在对接不同的合作伙伴的计算和车辆硬件平台上分配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核心研发和支持伙伴所消耗的人员配比高达1:8以上,存在精力分散,难以保证系统集成性的巨大隐患。而对参与平台的车厂来说,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才能参与其中,且投入并不低。
而Waymo、Cruise作为类似于iOS模式的代表。尽管软硬件高度结合,模式更为集成,往往只针对一个硬件平台开发,减少了移植的繁琐过程,能尽量保证高安全性、高性能。但由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是商业模式兑现遥遥无期,一方面是产业化投入巨大。纵然是对于谷歌、通用这样的跨国巨头,也多半是力不从心,寻求合作成为必然选项。
先进行战略协同后再谈主导权,谷歌、通用树立产业合作样板。
一方面是公众对自动驾驶的安全疑虑、商业模式兑现遥遥无期,一方面是产业技术还存在诸多瓶颈,资金投入巨大。无论是对于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还是跨国汽车企业,面对当前最为理性的选择,是进行广泛深度的战略协同,而绝非一片混沌之际,过度迷恋于抢夺产业的主导权。一来抢夺主导权门槛高昂,二来对于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自动驾驶产业,现在取得的先发优势有可能为他人作嫁衣。
对于通用汽车而言,在自动驾驶汽车竞争中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懂得如何制造汽车的知识,二是有生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工厂。但是要在低利润的行业中开展比以往多几十亿美元的投入进行竞争,这样的挑战无疑巨大。当软银公司将22.5亿美元投入通用汽车的Cruise自动驾驶部门,这笔资金就将有助于通用明年将推出的无人驾驶叫车服务。
作为硅谷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竞争者Waymo,依托于背后的Alphabet,拥有大量的代码和大量的现金。但Waymo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研发制造整车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毋庸置疑,Waymo需要强大的整车企业来加速验证和量产自身的无人驾驶技术。而与菲亚特的交易则可使Waymo现有的克莱斯勒Pacifica小型货车车队数量增加100倍,而这支规模足够大的车队才能确保Waymo逐步提供规模化的打车服务。
总而言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动驾驶需要创新力和速度,但更需要伙伴和耐力。显而易见,这是一场门槛高昂、投入巨大的团队比赛。之于所有志在抢夺产业门票甚至是话语权的企业,寻求强大的战略伙伴,进行深度战略协同都是下一步的关键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