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梯吃人”到“向死而生”

在一个百货商场里,一个年轻的妈妈,用那么意想不到的方式,匆匆地离开了人间,留下了见证灾难、险中获救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让人难过。我在叹息和难过之余,更加感到生命的珍贵。

其实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可是几乎每个人都刻意让自己忘了这件事,似乎觉得死亡永远都不会到来一样。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特别忌讳谈论死亡。我们不喜欢任何和“死”字沾边的东西,手机号码和车牌号绝对不要数字4,任何人在聊天中提到死亡,我们都下意识地反应:“呸呸呸,别瞎说,太不吉利了”。

可是这样谨慎地避讳死亡,并没有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终将死亡”的事实。每一天,都有无数人出于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离开这个世界,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视而不见。

“电梯吃人”的新闻刷屏,是因为事故的特殊性,大家很少想到在百货商场用个电梯也会失去生命。可其实,这样的“特殊性”并不特殊。当年大家也都没有想到,原来坐个高铁,也会失去生命;坐个飞机,也会失去生命;甚至去海边看看风景,竟然也会被海啸卷走... ...

事实上,即使是因为疾病或年老这种大家认为“正常”的原因导致的死亡,在死者的亲人眼里,也都是意料之外的。

其实电梯事故的新闻,大家谈论几天,也就慢慢淡忘了,就像当年的洪水、地震、马航一样。之所以容易淡忘,是因为死去的人,是我们生活圈子之外、并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陌生,生命变成了一个符号,我们并不能真的从悲伤的照片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逝去的遗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

直到有一天,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离开;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也面临生死的抉择。那时候,我们才会被迫停下脚步,认真思考“生命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早知道这一天来得这样早,我们又会怎样度过每一天?”

每一次听到有人离世的新闻,我都提醒自己:这是上天给我的一封信,它在告诉我“现在我还拥有的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我还健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幸运。”

生命本就是无常的,一生一死,真的就在呼吸之间。即使我们掩耳盗铃般地逃避这个话题,也依然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悲观于世的论调,反而是真正积极地对待生命。与其被动地恐惧死亡,不如积极地拥抱死亡,在它真正到来之前。

最近,李开复在罹患癌症的17个月之后,带着他的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回归到公众视野。他用诚恳的态度记录了他自己在治疗癌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生命思考。

我特别喜欢这个书名--向死而生。活在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哪一个不是向死而生呢?可是“被动地向死而生”和“主动地向死而生”,差别是很大的。李开复是幸运的,他在被迫走到生死边缘之后,重新回到了生的轨道,还收获了一颗更加珍惜生活、活得明白的心。

可是也有很多人,在无常到来的那一刻,走得太急,甚至连句话都没有时间留下。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就是幸运的那个人呢?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健康的时候,主动地修一修

自己的死亡学分,主动地去做“向死而生”的生命功课。去思考看看:

在生命的最后,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生命的时间不多了,你最希望做些什么?

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时,你将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要为自己的一生做个总结,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什么样的话?

... ...

我相信,如果你认真地思考了以上的问题,你会更加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会更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爱谁,请主动明确地告诉他吧,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如果你有梦想,请鼓起勇气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没机会的时候。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谁都无法预知,我们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当下。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珍惜吧,珍惜我们还拥有的宝贵生命、珍惜还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这个充满无常却也无比美好的世界。感恩。

晓雅于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