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被"逼"辞职的背后,有一对矛盾亟需解决!

近日,河南驻马店西平县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的辞职信火得一塌糊涂!在辞职信(标题是请假条,但文后提出了辞职,所以被认为是辞职信)中该教师说明了自己萌生离开讲台的情况,因将学生默写成绩照片发至家长群,从而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认为此举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部分家长要求该老师"登门道歉",并"威胁"说如果不照做,就上教育局"告状"。该教师对家长的行为感到愤怒与不解,故提出辞职!

辞职信火了之后,引发了大量教师与网友的围观,大部分人都认为家长动不动就以"告状"来"威胁"老师会令教师畏惧教学,从而产生更加不良的后果。可以说类似家校不和的事件现在越来越多,几乎每隔几天媒体就有相关报道。

类似事件的不断出现,说明现在家校之间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方面随着教育意识的提高,家长希望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但另一方面是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家长的教育要求。

过去,家长经常对老师说孩子不好教育,就狠狠打一顿。但现在,大部分家长已经从"体罚教育"走向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方面,渴望孩子在学校得到尊重、得到平等自由、得到细微入至的关怀等等。对于学校教育也不再向以前那样光凭老师"单面"说法,家长已经开始走进学校的教育中去,不少家长甚至参与其中。这本是一件好事,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但一旦家长过度行使"评说权利",就容易和学校和老师产生分歧和矛盾。

再来说学校,很多学校师资水平还相对落后,老师的工作量也很大,比如该事件中的老师就说道一人要教好几科的情况,可以说真的是一人当做几人用,而且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需要顾及,所以很多时候对学生开展精细化的管理是很有难度的。工作多而繁琐,难免会出现工作不恰当的地方。如果待遇又没跟上,那么遇到家长的"愤怒",老师自然也会坐不住,一气之下萌生辞职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家长希望的是关注自己孩子的个体化教育,而现在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仍然停留在关注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群体化阶段,特别在一些教育力量薄弱地区更加如此,所以一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做法就会有差异,产生矛盾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我们不尽快去反思、去解决这对矛盾,恐怕以后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出现。

知新行闻-《知行快评》栏目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