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来了,基础会计人员该如何转型?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步入职场的小白,平时工作主要是一些基础会计核算,每天做这些重复性工作,却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想不明白这些工作的意义所在?

一、会计工作的新前景:管理会计

最近管理会计被热议,说管理会计前景看好。所谓传统会计,就是指做凭证、出报表的核算会计。此外的会计职能差不多都可归到管理会计的范畴。如果将会计核算界定为传统会计,不可否认,会计核算工作在一点点没落与边缘化。

20年前,会计记账还是手工账一统天下,那时会计人员最提心吊胆的就是月末结账,做不平账是常事,能快速找出报表不平原因的会计就是财务部的骨干。当会计电算化出现后,很多老会计赖以为自豪的技能没了用武之地。

如今财务软件和人工智能出现后,繁琐的总分类账、明细账不再需要会计人手工登记,月末结账只需点一下按钮;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人工智能预计会完全取代人执行会计核算。

大胆预测,10年后传统会计的从业人数会大幅减少,20年后大学不会再有独立的会计专业,未来不会再有专职会计从业人员。最后一批会计人要么被职场淘汰,要么转型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管理人才。

如果会计人员还是一味埋头于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这样的工作对企业而言是低价值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工作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成就感。但要说明,这么说不意味着做会计核算工作对个人发展毫无助益。

二、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我并不赞成生硬地把会计工作分割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说法。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体两面,不宜割裂而论高下。

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工作大多是二者兼而有之,只是各有侧重。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都是从会计核算起步的,从基础性工作起步的。

一方面,从基础做起可以积累经验,更深入地理解会计工作的弯弯绕绕,培养自己的职业敏感,浸淫日久,方得始终。另一方面,从简单工作做起,让自己的小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领导才会放心安排你做更重要的工作,才能获得进步的机会。

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不能对立起来看,脚踏实地是态度,仰光星空是志向。将二者对立着看就成了好高骛远。时刻谨记,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

三、财务人员转型,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不远的将来,会计核算大概很少需要人的判断和操作。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人工智能就能进行账务处理了。需要会计人做的是在一开始把规则制定好。把定好的规则输入到系统中,后续系统将按照拟定的记账规则把所有的账务处理好。

有人还在疑问,会计核算领域人工智能真能完全取代会计人吗?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就如你相信50年后不会再有马路清洁工一样。科技的进步会把简单重复、规则性强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会计核算工作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如果你拒绝承认这种趋势,那是因为你觉得在会计领域还有计算机做不了的事,在想人工智能不会做假账、不会偷漏税。这是多么荒唐的想法啊!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会计核算,又何尝不会取代审计与税务稽查呢?

与其不切实际的怀疑,不如多想想怎么应对人工智能情景下的会计工作新常态。会计人员需要转型,转型既可能是会计人员主动为之,也可能是人工智能倒逼会计人员被动而为之。

四、会计人员实现转型的路径

华为曾给财经人员提出过三个转型要求,分享给大家作参考:

(1)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型

对于创造性的工作、非规律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不能胜任,这需要人的智力投入。经营管理会计就是带有原创性质的会计工作,这将是未来财务工作的主阵地。要守住这方阵地,需要会计人员主动融入业务,能够帮助企业改进业务、改进经营。

(2)由事后的财务分析向事前的财务控制转型

财务工作的重心要由事后向事前推移。会计工作不要总是专注于事后解决问题。即便做得好,也只是给人以亡羊补牢的感觉。如果能设法避免羊丢失,不是更好吗?通过事前的有效预防,避免问题发生,代价会远低于事后解决问题。借助内控与制度流程建设,通过事先的筹划与预测,别让问题冒头,这是成本最小的管理方式,也是管理会计的精髓所在。

(3)由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型

财务部在业务的眼里是后台部门,是机关,很容易与业务起冲突。发生冲突时,财务或许有理,但又让人感觉别扭。真的没有办法避免冲突吗?财务对争议事项有无事先说明、有无培训宣贯、有无例外通道,这都能看出财务是否具有服务意识。

财务工作一般不能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财务工作的价值需要通过业务来体现。财务人员要主动把业务当作自己的客户。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由被动转为主动,预先谋划、特事特办、事后规范,努力做到为经营服务,为一线服务,为作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