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个片,辐射究竟有多大?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拍片有没有辐射啊?”“医生,我上个月刚做的CT,现在还能不能做啊?”“今天拍片、明天做CT、后天做磁共振成像,该吃多少射线啊?”别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医疗辐射的知识。首先,哪些影像学检查是有辐射危害的呢?

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中只有超声(US)以及核共振(MRI)检查是没有辐射危害的。除了这两种外,其余的影像学检查都是有辐射危害的。影像科的检查项目包括X线检查(各种拍片、造影、透视等)、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MRI)。在X线和CT检查中都要用到X射线,因此是有辐射危害的。核医学科的检查项目包括各种SPECT显像以及知名度极高的PET/CT检查。这些检查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药物,这些药物主要发射γ射线,从而具有辐射性。此外,PET/CT还需要用到CT设备,因此会叠加CT相关的辐射剂量。

其次,影像科辐射不同检查的辐射剂量是多少呢?

其实,不只是在影像科做检查,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各种辐射。辐射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地壳陆地辐射、室内外环境中的氡等,它遍布于我们的整个生活环境中,空气、食物和饮料中都存在着天然放射性。人工辐射主要来源于医疗照射(也就是我们平时做的X线、CT)、矿物开采、核动力生产、射线装置、核爆炸及核试验等,其中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源。在人类接受的各种辐射中,天然辐射所占比例最高,其所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约2.4mSv(备注:mSv是放射吸收剂量当量国际单位),而医疗照射仅约0.4mSv。

医疗射线辐射量每次参考值:胸透大约1.1mSv;胸片0.2 mSv;头颅CT 2 mSv;胸部CT8mSv;腹部CT10 mSv;骨盆CT 10mSv。另外,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为0.1mSv;每天吸20支烟,一年剂量为0.5~2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再次,辐射的危害是什么呢?

我们所讲的辐射危害,通常指的是电离辐射危害,可以分为随机化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化效应即:只要接触辐射(不管量多量少),就可能发生危害,主要包括辐射致癌和辐射致基因突变。确定性效应指:接触辐射,但辐射量必须高到一个阈值,才会出现危害,包括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皮肤放射性损伤和辐射致不孕症等。

影像检查中,医疗辐射量通常远低于阈值,因此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但随机化效应是可能出现的,而且没有办法预测和预防。按估算,若某人接受10mSv的医疗辐射,终生辐射致癌的几率约为万分之五。

原文来自《家庭医药》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