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奉命反攻松山,拉开了“松山战役”的序幕。
国军炮兵。网络图
双方投入兵力:
军队 兵力
国军 2万人,先后达到了5万人之多,其中多半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士气高涨,同时还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与火炮。美国空军给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空军支援。动员了数千名当地民工,还有数百辆美式汽车通宵达旦、源源不断地送来后勤补给。
日军 1340人,还包括300多名伤员,日方没有空军,火炮少得可怜,没有后援。
有着压倒性优势的中国军队,却在松山上苦战了数百天,中日双方的伤亡比率竟高达6:1!算是“惨胜”!
第8军103师准备向滚龙坡日军攻击。网络图
在松山战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中国军队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先来看看松山的战略地位。松山位于怒江西岸,呈“T”形,主峰海拔2019.8米,前临深谷,背连大坡,旁山起伏于足下,是高黎贡山支脉。其东距惠通桥22公里,西至龙陵约39公里,是惠通桥至龙陵的咽喉,也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地区的咽喉要地。松山顶峰炮火可控制怒江两岸滇缅公路公路70余公里,易守难攻,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的直布罗陀”。
1942年,日军占领松山,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驻扎在这里,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配备强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机枪、坦克等。而主攻松山的则是宋希濂第11集团军中号称“荣誉一师”的第8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
日军工事内景。网络图
最先担任攻击松山的是十一集团军第71军,军长钟彬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将。可是这次他可能是心急,在无数次攻击均遭失败后,整团、整营的人打光了,有一个连只剩两名士兵。蒋介石大发雷霆,将钟彬送上军事法庭,改由何绍周将军部第8军进攻松山。尽管主攻松山子高地受挫,但占领北侧阵地(后爆破子高地坑道即由此处往前开挖)。
何绍周做出最重要的决定,是由直攻改为从滚龙坡侧击,此后再未改变。滚龙坡有200多日军,修筑的堡垒工事非常坚固:把山腹挖出一个空间,在里面盖上三层楼,露出地面的只是上面一层,他们将这一层用三层装了土的汽油桶围起来,最里面是木头,外面是汽油桶,油桶中间都填筑了钢板,外面再整体用土掩护起来。日方做实验把五百多磅的炸弹扔到堡垒上,在建筑中的人连震动都感受不到。
松山战役子高地大爆破。网络图
中国远征军集中炮火向滚龙坡阵地攻击,战壕几乎被填平,日军再也无力修复。不过连日大雨,作战环境恶劣,远征军损失惨重,最终还是占领了滚龙坡几处高地。
为了尽快拿下松山,何绍周召集众将商议,决定对子高地实施“坑道爆破”。
8月20日上午,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过后,松山顶部三分之二的泥土伴随着日军的碉堡、日军的尸块飞向天空。中华民国军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爆破。
松山工事被摧毁当天,日本东京广播电台播放哀乐,声称:“松山守军全员玉碎!”所谓“玉碎”,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
获救慰安妇walter wundle。网络图
整个松山战役,1944年6月4日—9月7日共95天,发起十次总攻,国军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340人,敌我伤亡比高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