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 元末盐枭的兴亡之路

张士诚,小名九四,淮南泰州人,出身盐贩。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

张士诚像。网络图

泰州地近海滨,百姓多靠晒盐过日子,但官府赋税劳役很重,民怨载道。年少的张士诚是个会武术、讲义气的小流氓。贩私盐利润高,张士诚又轻财帛,乐意周济贫困,很得人心。

1353年,张士诚因不甘受官府和地方豪强欺压,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被推为首领。

张士诚起义地-大丰市草堰镇北极殿。网络图

许多贫苦盐丁和无业游民都来投靠他,之后,张士诚攻下泰州、高邮,占据三十六处盐场,并自立为“诚王”,国号大周,建都隆平府(今苏州)时,统治范围几乎覆盖了江南大部分富庶地区。

起义之初,张士诚勤政爱民,减轻税赋,让饱受战乱、苛政之苦的百姓过了一阵好日子,可是随着他逐渐坐稳了割据东南的“吴王”位子,便骄奢淫逸起来。他把朝政交给了弟弟张士信,而张士信是个“性荒淫,务酒色”,虽然当着丞相,却整日花天酒地。后来干脆又把朝政“转包”给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三个文人,这三位每天醉心于舞文弄墨,根本不是什么能臣。自上而下,贪腐成风,最终割据势力越来越小。

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十年,谁也无法吞并谁。

1363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再顺势攻取武昌城后,挥师东向,直指苏浙。

1367年年底,朱元璋大军包围平江城,张士诚率残部死守拒降。经过九个月的攻坚战,平江城破,张士诚自杀不成当了俘虏,被押解至应天府,因一句“天命照尔不照我而已”激怒了朱元璋,最终被乱棍将其打死(一说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