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燃料,对于二次大战时期的德国来说,一直是一个软肋。由于战线不断的缩短,导致德军在1944年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防御之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些原来不被看好的“陈年旧坦”,被富有创造性的德国人从仓库里翻了出来,重新粉刷装设一番,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坦克炮塔地堡。
▲设置在东线某地的一处三号炮塔地堡。其使用的37毫米短管炮自1941年起就已经不适用了,于是废物利用的德国人将其重新驻垒化并加盖了混凝土地堡。用于进行固定化的防御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主要使用过的坦克地堡炮塔概略图(有部分坦克型号未能列出)。
可见除了一大票别国装备(诸如捷克造的38t,缴获后废弃的英军丘吉尔重型坦克3型的6磅57毫米炮炮她,法国的AMC,S35,R35,H39,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所使用的雷诺17等轻中型坦克)外,还有德国本国落后的一号,二号坦克。后者在武器装备上仅仅配置有机枪和20毫米水管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如雷诺坦克。
作为固定防御的典范,德军在坦克炮塔地堡上投入最多,最强的,无疑就是二战期间驰名欧陆的“黑豹”坦克。这款装备了75毫米长身管火炮,拥有近100毫米等效的中型坦克无疑给盟军带来过无数次沉重打击。但是由于自身发动机故障以及底盘不足的缘故,德国人无法将所有生产出来的“黑豹”炮塔安装上坦克。作为强化防御的支撑点,“黑豹坦克炮塔地堡”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受制于地形因素和战局发展,德国人在二战中总共部署了大约1000多个黑豹坦克炮塔地堡。
而绝大多数的坦克地堡都位于群山环绕,地形破碎的意大利。对于擅长“黑枪”的德军坦克兵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曾经有黑豹坦克炮塔地堡在里米尼山隘,凭借出色的伪装,一举击杀盟军11辆坦克的优秀记录。当然,“有炮无身”的尴尬境地使得其无法自由行的,在被发现后只能被成群的敌人围攻。
▲柏林战役结束后所拍摄的两座黑豹坦克炮塔地堡。注意第二张的周围散落着很多75毫米炮炮弹足以证明其遭遇的战况是有多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