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运动不再“三分钟热度”,变得好玩一点?


原创:发愤的草莓

前几天发布的几篇文章,只解决这样的问题,做什么样的运动,如何做运动。

但是,很多人一开始兴致勃勃,过一段时间就慢慢淡忘了初心,再过一段时间,想着不做运动也没事吧,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根据统计大脑研究所(Statistic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数据,2017年大约有5000万美国人承诺要增加运动、减轻体重。2个月后,只有37%的20多岁的人以及16%的50岁以上的人坚持下来。

你看,立志是一回事,坚持是另一回事。

如何让运动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一件细水流长的事情呢?


捆绑乐趣


如果你觉得某项锻炼很无聊,就不容易坚持下去。你可以将它和你喜欢的事情绑在一起,发挥“爱屋及乌”的效力。

比如,最近喜欢刷某部电视剧,或者有某个特别想听的课程,那么可以在运动时,打开手机观看,转移当下对运动酸楚感的注意。

比如,你很喜欢自拍,那么每次运动后大汗淋漓、气色红润的时候,马上“咔嚓”一张照片存起来,看着美美的,让自己心情好。

捆绑乐趣还有简单的做法——边运动边微笑。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锻炼期间微笑和大笑的实验对象,更有可能坚持自己的锻炼计划。还有一个研究发现,微笑能使跑步者的效率提高2%以上。

也许是因为当你微笑的时候,大脑会从表情中读取到信息,以为你很开心,就更愿意为运动耗费能力,不容易拖延。


晒圈打卡


看过球赛,你一定知道,球场上的计分牌万众瞩目。如果没有晒出分数,比赛是不是突然没什么紧张的气氛,恐怕很多人也不看了吧。

你也要给自己搞个“计分牌”,为运动增加氛围。常见模式是晒圈打卡。

比如,每天都发个照片晒个朋友圈,注明是第几天的运动,看着数字越积越多。

如果不喜欢晒圈,可自制一份打卡表格,每完成一次在上面打个勾。

还可以找个空瓶子,每完成一次往其中放美丽的珠子,放在窗台上,还是一个漂亮的装饰品呢!

往后,累积的次数越来越多,你不会愿意停下脚步——因为前面都持续那么久,不忍心破坏这整齐的“队列”。


积分兑换


经常上超市,你会见到商家喜欢引导客户办会员,让会员用积分换产品,诱导客户多花钱。

你不妨模仿这种方法,设置一个“礼物银行”。在每完成一次运动后,为“礼物银行”记上1毛钱或1块钱,随意。

日积月累之后,有一笔小钱出现了,你可以这笔“血汗钱”入手心仪已久的礼物,真的是“血汗”钱啊。

如此一来,还能帮你克制购物欲,顺便改了乱花钱的毛病。


数据测量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主持,实验原本旨在研究工厂生产环境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但后来却发现了,被观察的那些工人生产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随后,梅奥提出了“霍桑效应”这个概念,用来说明被观察对人的行为影响。

当人被观察时,会不自觉地做得更好。所以你可以为自己制造一种“被观察”的环境。比如使用可穿戴健康追踪设备。有一个监督的设备,就好像有人在观察你那样。

《你充满电了吗》这本书也提到,确实有实验表明,佩戴计步器的参与者每天多走1600米,变得更加活跃。

我也会戴着小设备来测量追踪每天的运动量,有时候忙起来没有不关注数据,但每次低头看到手环,也能倒逼和提醒自己多多动起来,把懒惰的心拍死在沙滩上。


抱团组队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如果你想持续运动,不妨加入一个小组织,让“同频”的朋友拉你一把。比如跑步俱乐部之类的,朋友、邻居也可以结伴锻炼。

跟着别人在一起,你不好意思拖别人后腿,会咬咬牙往前冲。还可以顺便把运动变成一场社交,一举多得。

如果要让抱团组队变得更有趣,不妨举办PK赛,找几个同好进行运动比赛,你争我抢,你追我赶。

再不成,家里另一半也可以拉出来PK。比如,两个人约好每人每周必须运动3个半小时,如果谁在那个星期没完成预定的数量,那个星期就给对方按摩半小时。


自问感受


除了上面几种小玩法以外,我建议你常常自问感受。

每次运动之后,红脸出汗,全身舒畅,心情大好,要抓紧问问自己觉得如何。哪怕是三言两语都行,强化大脑中对这种美好体验的记忆。

慢慢的,对美好体验的追求,会生成对运动的一种内在动力。

前面的手段都属于外力的驱使,而“自问感受”才是帮你找到内力的王道。你将在不自不觉中,和运动这件事坠入爱河,一直和旺盛的精力手牵手。

知名运动医学专家乔丹.D.梅茨尔说过,人类看上去很高级,其实只是一些实验室大鼠,“会朝一个特定的方向穿过迷宫,找到尽头处的糖水。正确的激励措施能给运动者带来不同。”

所以,你需要花心思,用上各种激励手段,让运动这件事变得好玩一点。

捆绑乐趣、晒圈打卡、积分兑换、数据测量、抱团组队、自问感受,这6种手段,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