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年轻人最好尽早拥有」的东西?

01批判性思维:

美国专门教授和研究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学者Brooke Noel Moore和Richard Parker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定义为一种谨慎地运用推理,去判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的能力。比起“批评,judge someone”,批判性思维更多指的是[保持思考的自主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不被动的完全接受]。

如何训练?

a海绵式思维(sponge approach):大量的吸取知识和信息,不分主动、被动,把信息作为认识体系的基础,这样才有能力分辨信息真伪,辨识好坏。

b 淘金式思维(panning-for-gold approach):主动地在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过程中与其产生互动,并像淘金者一般在谨慎思考与分析后过滤掉“泥沙”,留下智慧的“金子”。(Browne & Keeley, 2007)

读书看报,摘取核心思想、推理作者的逻辑、文章前后的因果。

c价值输出:以点、线、面、立体式地进行价值输出,与告知共同讨论某一话题,持续锻炼。

02 深度思考能力

a 洞察规律

理解底层规律,先不败而后求胜。

行业里变化的叫趋势,不变的叫规律。

两年前,一位大咖,针对消费行业,说过一句话:消费品行业,最重要的是复购率,新客没有老客重要。

目前联合·利华、宝·洁等消费品巨头,业绩频频下滑,主要是无法锁定老客户,无法统计复购率,无法主导客户消费,只是通过广告病毒式营销。

现在「消费升级」,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注重环保意识,重视产品安全,重视产品技术壁垒。

大家应该用优质的产品去获得用户的注意力,用会员管理继续锁定用户的注意力,重视「消费者权益」,逐渐集成自己的会员消费大数据,对每期的复购率进行复盘,逐步以消定产。

b理解人性

理解人性是为了顺应人性,而不是考验人性。

当你没钱,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时候,有没有人愿意帮你?

基本上答案可以确定,没有。

我的有一位朋友,挺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在于他对于人性的理解。

在他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就敢于做到多给一点钱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多要一点。

之后再交流的时候,由于他本身的努力,再加上做人厚道,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已经成长是一个80万粉丝的大号了,收入不计。

他是这么跟我解释之前的行为逻辑的。

当你没什么钱的时候去跟合作伙伴合作,你想要多拿一点,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要知道,对于合作伙伴而已,他可以合作的对象并不只你一个。

假设你们一起赚10万块钱,你拿了5万,对方就只能赚5万。

那也许有别人比你咖位更大,更有影响力,同等条件下,肯定轮不到你。

其他人的资源比你更好,但如果你更舍得让利,10万块你只要5000。

别人觉得和你合作能够赚到钱,自然你的机会就比别人多很多。

c 总结方法论

你复制人才和结果的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对高阶领导人/管理者而言,并不是自己越忙越好。

你会发现有一部分管理者很大的一部分时间,还在做自己上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比如掌握项目的进度和把握项目的方向。

特别是涉及到不同团队的协作和配合的时候,难免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地方,甚至说更直接一点,利益不统一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出来去开会协调。

很多时候,这是因为这些管理者本身并没有总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方法论。

复杂性低,不确定性低的的环境,员工只需要有执行力就可以。

越是复杂性高的环境下,我们越需要方法论的指导

越是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下,我们越需要价值观的指导。

不论你是不是管理者,我都鼓励你多总结方法论。

连续创立NTT通讯,京瓷两家上市公司,又把欠债1200亿元(人民币)的日本航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对于人才的成长就有自己的总结:

人生工作的结果= 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这个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来展示自己理论做做样子的,而是在实践中考察提拔干部的真实标准。从这个等式出发,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聪明人,而是用对于事业有热情的人。

一方面是提高你自己下次碰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效率,另外一方面方便其他人在碰到那些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你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你对于方法论的总结,就是你个人能力的最好名片。

d如何提升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1)对于规律的理解,来自于高质量的输入+主动性的反思。

我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厉害的朋友聊天,问他们有什么对他们帮助最大,启发最大的事情。

2)对于人性的理解,其实可以多看看经典小说。

针对提升对于人性的理解这一选题,推荐你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鲁迅小说集。

里面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没落的贵族和新兴的商业市场,阶级之间的利益勾结,描绘的那是相当的细腻。

虽然环境不同时代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

3)方法论的总结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

一个方法论之所以能够成为方法论,包括能立的起来,绝对不是拍脑袋能搞得定的。

在很多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心理学著作里面,都有大量的模型和方法论。

比如说下面这个很经典的四象限,是乔布斯曾经用来去区分自己和其他智能手机的差异的。

表达的意思是比我iphone智能的手机,操作便捷性不如我。

便携性比我好的这些传统手机智能化程度不如我

假设你是一位技术背景的销售。你是不是可以模仿这个四象限,画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方法论的总结,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只要你开始总结,你会发现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容易。

深度思考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多思考规律,才能预判趋势。

多理解人性,才能聚合资源。

不断总结方法论,才能实现成果的复制。

在不断变化、不断有新的挑战的各个行业,“深度思考能力”变得越发稀缺。

毕竟“想清楚,才能做明白”。

03 复利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复利只不过是高中数学课本里的一个章节概念而已,做几道应用题之后就再也跟自己的生活全无关系了。别说复利了,事实上,连利息都不见得是每个人都真正完全理解的。

李笑来认为,人生中只要是可以积累的事情,都有着强大的复利效应。

他的原话是“万幸 的,也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一样,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存在——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实!”

复利无论在什么时候看来,都不如暴利来得显眼。我在很多地方听到的讨论——哪怕是受到实体运行制约的企业——都常常说的是如何在下个月有10%的成长。而对一年,三年,五年乃至更长远的规划,漠不关心。人们更关注下个月,而不是下一年。而年20%-30%的复利,对于只看一两个月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够精彩。

成功的艰难不是在于没赚到暴利,而是持续的努力与保持。即使一点点的投入,也不断地利复利,进入良性循环当中。即使开始的时候辛苦点,受点挫折也不要紧,坦然面对,并且坚信,最终这一切都会有不菲的回报。

要争取每天睡觉前,都比醒来时聪明一点点。——芒格

上面的公式实在令人震惊,

平时我们对自己的懒惰不以为然,

认为放松一天也没什么,

但是通过数字,

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差异:

每天进步点,一年可以进步37倍,

再努力点,一年可以进步1377倍!

结语:

迷茫是因为看不到前面的路,更是因为看不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对于善于深度思考的人而言,这个世界充满了未被满足的需求。

中国的每一个行业,都值得复盘再做一遍。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中,不断Update、Update、Update,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让迷茫的人,少一点,再少一点。


- The End -

? COPYRIGNT 2017

〈壹本生活志〉

你得进来,才知道有多精彩。

即使现在的一切都还显得单薄,

但是你我都见识过积累的力量。

来一起构建自己的持续收入吧!

? 联系   vonhal    (?˙?˙?)

- 我们都在,就等你了…… -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