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销售数据扑朔迷离,我们离真正的规范市场还有多远?

前几天的差评陷入了舆论中心,事件真假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但整件事情的持续发酵也从侧面显示出在互联网浪潮之下,内容产生者与接受者都对内容的真实性有着更高的关注度,互联网规范也在逐渐自下而上的被建立起来。

因此,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一项声明就让笔者格外感到有趣。在这份声明中,艾瑞咨询表示有关媒体引用的“家电零售全渠道市场份额”数据是未经官方最终审核发布的,数据仍需进一步完善。

换言之,引用了“家电零售全渠道市场份额”的报道内容有可能不够详实,甚至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将对艾瑞咨询的声誉与专业性产生影响,因此,对方才会不得不发声。

作为一家在行业内部深受好评,被引用广泛的数据公司,却公开表示自己的数据有待完善,不禁让人好奇是艾瑞咨询内部数据确有问题,还是由于数据被其他品牌胡乱使用而“被迫”发声?不妨让我们从其已发布的内容中寻找部分线索。

? GFK两年数据差距较大,迅猛增幅引围观

其实早在今年2月,GFK就发布了一份《2017年中国电子家电行业报告》,并在其中点明,2017年大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厨电)零售总额总集达1759亿元人民币,并预测2018年大家电零售总额将达到2032亿人民币,规模庞大,增幅迅猛。

然而在2018年的5月25日,GFK又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趋势报告》,其中指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四项家电产品在一季度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并特别点明,苏宁的零售规模达到220多亿元。

相比于2017年整年,5个品类总集1759亿元的销售额,2018年4个品类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就能够销售过千亿,数据差距之大,增幅之猛,不禁让人怀疑:第一季度的家电市场行情真的那么火爆吗?

从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CMM)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家电市场每月销售占比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虽然家电购买已不像十年前有明显的全年高峰期,消费发生时间日趋平缓,但第一季度绝对算不上是家电行业的“旺季”,甚至由于物流停运与春节等因素存在,2月几乎可以算是全年家电销售的最低谷。在这样的全国消费大趋势面前,GFK的数据真实性就确实让人感到存疑。

至于被GFK在一季度数据中点名的苏宁,最近的新闻报道也都呈现出全面标红的喜庆味道:

但其在多篇公关稿中引用的“全渠道第一”其实并非来自GFK的报道,而是来自艾瑞咨询2017年的一篇总结性行业报告。

其实这也不是苏宁第一次在数据上出现问题,早在2017年就行业博主扒出过数据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博主指出,虽然苏宁手机号称线上增幅超过京东,但根据GFK的报告显示,在线上电商销售平台中,京东才是当之无愧的王者,GFK的报告中还称,线上每卖出的两台手机中,就有一台来自京东,如此比例的现实,是苏宁无论用何种文字游戏也无法更改的。

? 苏宁急于全渠道扩张,做好本职不忘初心才是关键

由于对这两年的数据存有较大疑惑,笔者又重新翻看了苏宁2016年的财报,希望能够从事件开始之初理清头绪。

在2016年的苏宁财报中显示,2016年的公司营收呈现将近10%的增长趋势,但净利润却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配上增长高达60.14%的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规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那就是苏宁急于线上拓张,因此将商品价格降低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实现交易规模增加,但净利润下降。

简单来说,苏宁开启的,正是赔钱赚吆喝这一策略。

眼看着6.18又要来临,这一最初被京东发明的电商节已成长为可以与双十一规模比肩的全网购物狂欢,在商家广告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时,苏宁公关稿的猛烈攻击,甚至让艾瑞咨询都不得不发声撇清关系,其用意可想而知。

其实,互联网寡头之争固然是能够让商家与消费者共同得利的一件好事,但价格战不可能一直打下去,公关稿也不可能天天发。能否让一个企业走的持久笑到最后,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其自身的实力与服务。

君不见昔日势头猛烈的聚美优品,就因重重的假货问题跌下神坛?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每一位消费者所有的不仅是火眼金睛,更有媒体照妖镜在一旁伺机而动。随着互联网市场规范的不算建立,能够通过公关战就赢取消费者的可能也必将不断减小。

与其总想方设法在文字上玩游戏,不如静下心来做好渠道下沉与创新,光明正大的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不是更长久之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