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历尽艰险取回真经,李世民却逼他还俗,原因令人意想不到

  《西游记》中,唐玄奘西行取经,太宗李世民跟他磕头拜了把子,亲自为他送行,并且语重心长的嘱咐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似乎是对佛法僧三宝非常重视,对西去取经的唐玄奘寄予厚望。

  事实是否如此呢?其实不然?虽然唐玄奘西行之前,就已经是享有盛誉精通法律论三藏的大法师,但是他请求西去取经的表奏,李世民有可能看都没看,就算看了,大概也是直接扔垃圾桶。当玄奘载誉回国,带着657部佛经抵达长安时,因为辽东战役而驻在洛阳的唐太宗得知他回国,立即诏令在洛阳接见他。玄奘奉诏在洛阳宫仪鸾殿接受太宗的亲切会见。唐太宗深感欣慰,与玄奘并坐问道:“法师当年西去取经为什么不报知朝廷?”,玄奘一听,心想人家说政治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果不其然,那时候我屡次奏请,你连个屁都没放,害的我只有偷渡出境,现在我取回真经,你倒在这说便宜话了。玄奘法师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说,于是面部神经麻痹似的强挤出笑容答道:“玄奘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因为诚愿微浅,朝廷没有允许。贫僧取经心切,便无视法律法规,私自偷渡出境。专擅之罪唯深惭惧。”,太宗尴尬的说道:“法师出家后与世俗了断,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何罪之有?”。

  紧接着两人促膝长谈,互拍马屁,互戴高帽,好像真的成为了知己似的。取经回来的唐僧受到李世民的礼遇,难道真是因为唐玄奘不顾个人安危历尽千辛万苦取回真经感动了太宗吗?

  当然不是!唐玄奘回国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翻译佛经,但是李世民不但没有出钱出力出人大力支持唐玄奘译经,反而劝他还俗做官。太宗劝玄奘弃佛还俗的要求与他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宗旨相违背,自然是遭到了玄奘的断然拒绝。唐太宗仍不放弃,常常“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如贞观十九年,唐朝进军辽东,太宗要求玄奘观战,再次提出还俗的要求。二十二年,太宗又一次令他还俗,但玄奘不改初衷,上疏陈明再三,表示“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为了留住唐玄奘,太宗只好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唐僧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通过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

  唐高宗李治上台以后,也多次要求玄奘还俗。为了摆脱朝廷的控制,玄奘提出回家乡嵩山少林寺翻译佛经,被朝廷驳回。高宗显庆二年,玄奘再次提出“望乞骸骨,毕命山林,礼诵经行,以答提奖。”又遭到拒绝。

  太宗和高宗时期,唐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所以唐初统治者比较推崇儒家思想,以期国家能够大治。史载,唐太宗讨伐王世充,虽常用少林僧兵,但他攻占洛阳后,废除隋朝寺院,大肆裁汰僧人。唐太宗对佛法不太理解,觉得佛法消极避世,不利于治理天下。他还认为梁武帝父子就是因为笃信佛教而国破家亡,应当引以为鉴。他在朝堂上公开宣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

  太宗高宗逼唐玄奘还俗,还有一个原因,贞观年间,唐太宗积极经略西域,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国地理交通、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的人才,玄奘西行印度,沿途经历西域、中亚、南亚多个国家,时间长达18年,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交通、民族和政治文化了如指掌,无疑是唐太宗经略西域最好的顾问。因此,太宗表现出对西行返国的玄奘法师的器重,多次要求玄奘还俗做官,担当起经略西域的重任。高宗的想法和他父亲也是一样的,但是父子二人都没能改变玄奘弘扬佛法济世度人的初衷。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