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要说曹操的名号,先从曹操的名字、籍贯开始。
古人有名有字,或许还有号。
曹操的字是孟德。据说,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吉利,小名叫阿瞒。吉利这个名,很少有人叫。因为正统的读书人、士大夫对曹操的行事是有意见的,对曹操的为人是不认同的,所以,这其中的一些人为了表达对曹操的不满和轻视,他们会直呼曹操的小名。“曹阿瞒”这个称呼,在提到曹操的资料中,还算是比较常见的。
曹操的籍贯,是安徽亳州。这里之所以说“籍贯”,而不说“家乡”,是因为:曹操的祖父、父亲都在朝廷为官,曹操很有可能是在他父亲为官时所生,故而,曹操不一定在籍贯地出生、成长。另外,家乡是温热的词,饱含了乡土乡情的气息;而籍贯,就比较生硬,是官方化、程序化的词汇。正因为有前面所述曹操生长地不确定的因素在,所以,把安徽亳州说成是曹操的籍贯,会稍微妥当些。
既然在这里说曹操,那就在此篇先把“魏武帝”的名号说清楚。
曹操在世的时候,根本就没称帝,这是必须清楚的!
曹操一生,最大封号是“魏王”。这个封号,是汉朝廷给他的封赏和肯定,也是他政治实力的象征和体现。
曹操从世家子弟到魏王,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们可以从下文看一看曹操爵位变迁的痕迹。
公元196年,曹操42岁时,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序列中,他就已经位居最高的“公”爵位。
公元213年,曹操59岁时,被汉天子封为“魏公”,曹操正式有了自己的封国。封国,一般情况下,是皇帝同姓的至亲骨肉才会有的,比如儿子、弟弟、叔伯父等。非有赫赫战功,异姓是很难享有封国的。
公元216年,曹操62岁时,被汉帝封为“魏王”。“王”是一个怎样的称号呢?看看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当年说的话:
“如果不姓刘,还被封为王,天下人要一起消灭他!”
刘邦吃过他姓“王”的亏,为了刘家的江山永固,不让他姓坐大,所以,他在世的时候,就立下了这个规矩。
公元220年,66岁(古人的算法,曹操的生卒年为公元155-220年,算66岁)的曹操在做了4年的魏王之后,寿终正寝。至曹操死,他都没有称过皇,没有做过帝。
所以说,曹操做过魏公,做过魏王,从来就没有做过魏帝,这是必须重墨点出的。
“魏”是曹操的封国,至此,算是说完了。
那么,“武”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武”是汉朝廷给曹操的谥号。也就是曹操死后,关于曹操一生的功业,汉王朝得给他一个精准的总结,这个总结,必须浓缩成一个恰当的字。这个字,就是国家对曹操的盖棺定论。猜想,汉朝廷通过严肃的讨论,并按照授予谥号的正式合法的程序,最终决定将曹操谥作“武”。
谥号不是汉朝庭的发明与首创,也不是从曹操开始的,在此以前,至此以后,帝国统治下的华夏,帝王将相、先圣大贤都有谥。既然在此以前就有谥号,那么,在此以前就已经有了谥号用字的标准。
既然谥号用字有规范和标准,那么,什么样的品行和功业才可以当得起“武”这个字呢?
关于一个人死后,是否可以谥“武”,古人已有精确简练的解释,现列举如下: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
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
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
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
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
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
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
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
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看看以上的解释,曹操的确符合很多条。
“武”字也说清楚了,那么,最重要的“帝”字,又作何解释呢?
公元220年春,曹操在农历的正月去逝。
这一年冬,农历十月,曹操的儿子曹丕取汉帝而代之,成为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这一年十一月,曹丕追尊自己的父亲曹操为武皇帝。
从此,“魏武帝”的名号才正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