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7月1日起,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
一石激起千层浪,保时捷、宝马、丰田、大众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相继响应,特斯拉更是2小时后就宣布下调车型价格。笔者以为,相比冲击效应明显的跨国汽车巨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关税下调虽短期或有冲击,但中长期有望催化中国品牌向上突围,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比欧美日等全球发达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有着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汽车市场,而竞争并不充分,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都有存活空间。鱼龙混杂的竞争形态抑制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向上势头。但随着关税的降低,行业竞争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压低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对于抗风险性差、盈利性弱的汽车企业而言,将加速其进一步淘汰。而一线和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将做大做强。根据国内机构的分析预测,关税下调之后,大部分车企会将下调额度全部体现为官方指导价的下调,即进口车的价格预计将下调8%左右,而进口车价格体系的下移将可能进一步拉动国产车价格体系的下移。而如果国产车价格体系整体下移1%~2%,拉高销量2%~4%,考虑到竞争加剧带来整体效率提升,则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将可能下降8%~20%。
由此,更为充分的竞争将会使得从整车到零部件再到经销商的行业集中度都迅速提升,运营效率高、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现在业内担忧关税下调对中国品牌造成冲击的主要逻辑在于:取消外商投资限制和降低进口汽车关税,会导致整车价格普遍下降,而对自主品牌车企造成的市场竞争压力会传导给自主零部件企业,造成全行业利润下降,进一步挤压汽车全产业链盈利空间。这对国内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都将是不小的考验。
但实际上,关税下调对中国品牌冲击比较有限。一方面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规模总体不大,另一方面进口乘用车价格与国内主流市场重叠度较低。
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乘用车共计122.8万辆,进口总额为49.9亿美元,则单车平均进口价格约为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若假设我国进口乘用车平均海关价为25万元,关税税率按25%、增值税税率按16%、消费税税率按5%~40%计算,则税后价格为38.2~60.4万元,若关税税率下降至15%,在同样条件下税后价格为35.1~55.6万元,降幅为8%。可见,汽车进口关税主要冲击的是高端汽车市场。
而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效应将有一部分传导到主流合资车企,对于挑战主流合资车企、奋力向上的中国品牌而言,关税下调反而会成为一道催化剂,推动自主品牌汽车朝着“新四化”方向加速前进,缩小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差距。
实际上,与业内普遍关心整车关税下调相比,关税下调对零部件产业格局的冲击效应更为深远。
和对中国品牌整车企业一样,短期内关税下降对零部件行业影响也可控。根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口额为388.2亿美元,从细分领域来看,传动系统、车身附件是进口金额占比较高的零部件商品,其次是发动机零部件、汽车电子。考虑到我国零部件供应体系相对较为稳定、进入新供应体系需要较长的认证周期,中短期来看关税下降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影响不大。
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关税下调将有利于创新和行业洗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有望获得发展良机。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有人就担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会遭受来自全球零部件巨头的沉重打击。事实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国际化汽车零部件市场,中国零部件业在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分工背景下具有后发优势,许多自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壮大。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和取消外商投资限制,也必将倒逼中国汽车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中国汽车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还是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都只会助推产业向上,对于志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更应果敢的将关税下调视为产业向上的战略机遇,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推动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