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孩子的时候为什么要躺着?因为,体位的选择必须至少考虑到三方面:能够让孕妇更好的保存体力,能够让胎儿更好地入盆,能够让助产士更好地操作,观察产程,处理异常情况。
首先,广义上说的生孩子即我们所称的产程,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至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产程是宫颈扩张期,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即开全为止,初产妇大约需要11-12小时,经产妇大约需要6-8小时。
第二产程称作胎儿娩出期,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初产妇需要1-2小时,经产妇可能只要几分钟。
第三产程称作胎盘娩出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了解了这三个部分,你会发现,生孩子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电视上一阵痛就抱出个孩子的画面基本不可能,大部分孕妇都要经受数小时的煎熬,更不说规律宫缩前有些孕妇还要忍受好几天的不规律宫缩了。所以体位的选择必须要能够让孕妇更好地保存体力
其次,宝宝的娩出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从产道里直筒筒的掉出来完事,因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要生出来,必须经过妈妈的骨盆对吗?妈妈的骨盆并不是光滑的圆筒状,而是上大下小的,上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结节,关节,韧带,骨盆上还包裹着软组织,骨盆里还装着膀胱、直肠等等脏器,这就使得宝宝必须像表演柔术的演员一样,经过一系列下降、俯屈、旋转等动作,才能从紧紧贴着它的狭小腔隙出来。
因此,体位的选择不能妨碍,甚至还要能帮助到宝宝的这一系列动作。
?
上图是宝宝这一系列动作(分娩机制)的其中一个步骤,可以看到这个空隙有多小,宝宝有多厉害了吧。
第三,我们产科人有一句口头禅:“生孩子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无法预测。”这不是规避风险,而是确实如此,产程中的每一分钟都是水中探路,完全不知道水面下是什么,可能上一秒还是风平浪静,下一秒突然就风云变幻。多年的经验和辅助检查等等教给了我们预防发现这些问题的方法,但这只是太少的一部分,分娩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突发的状况,比如突然大出血,比如产程不进展,比如突然脐带掉出来了,你都猜不到,所以孕妇的体位必须能够方便助产士观察产程并处理突发状况。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下体位了。好的,不要想歪了。
实际上,常见的体位很多,并不只是你说的躺着,就是躺着也分好几种“躺着”。
以下仅对常见体位评价如下:
截石位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体位了,也是最广泛使用的,第一产程检查宫口扩张和胎儿下降情况,第二第三产程便于助产士接生,处理胎盘脐带,都很方便。图中的床叫做产床,大部分医院的产床都是这样的,头部可以摇起,让孕妇更加舒适,在大腿中间放上等高的治疗台,摆上接生包,助产士就可以接生啦。这个体位转换成其他体位也容易些。
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子宫后侧的器官血管神经容易被压到,妈妈可能会觉得腰酸背痛,也不能充分利用重力作用,不能帮助宫口扩张。具体感觉……想象下在床上躺着大号试试?孩子还要大得多。
2.半卧位
这种体位能够更好地扩张,胎心监护,观察孕产妇面色都很方便,孕妇也没那么辛苦。缺点是所有重量都集中在会阴,不好做会阴切开。
所以最常见的体位就是结合前两种体位,摆出截石位,再把腰部以上抬高,这样既便于观察面色,缓解膈肌上抬造成的压迫感,又能观察产程,便于接生。
3.坐位
这就是题主的疑问了,蹲位是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的,对孕妇体力是很大的挑战,坐位是可能的,现在也有很多医院使用帮助坐位分娩的分娩椅,水中分娩也多采取坐位
这种分娩方式更符合自然规律,可以缩短产程,改善胎盘血流,减少胎儿窘迫的机率,缓解孕妇紧张情绪,适合初产妇、骨盆狭小的孕妇。但是可能不便于助产士接生,不利于听胎心,坐久了容易会阴水肿,而且不适用于产程可能会进展过快者(比如经产妇,胎儿过小,早产等)。
是的,这里再纠正一个误区:分娩并不是越快越好。产程进展过快,小于3小时称作急产。急产使新生儿没有经过充分的产道挤压,容易发生胎儿窘迫。急产也容易使产道撕裂或者会阴撕裂,造成产后出血或者大便失禁。急产也有可能使接生者措不及防,造成宝宝坠落。所以坐位分娩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巧,更灵活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并没有在基层医院大范围的展开。
4.侧位
简单地说,在某些宝宝没法很好地完成分娩机制的情况下(即上面我所说的第二点),是需要采取侧位帮助宝宝纠正胎位的。这个体位能让妈妈得到休息,也有利于缓解急产,但是真的很难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