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代弩的射程只有五十步?“搭弩不射天则射地”啥意思?

一般来说,弩由弩臂、弩弓、弩弦和弩机构成。其中弩臂又称弩身,弩弓又称弩翼或弩担。弩臂为木材制成,一般长2尺左右,弩臂朝上的一面称为弩面。弩臂的前端挖有一个贯通的横孔,用来安插弩弓。横孔距离弩面的距离为1分,如果太厚了,就会影响弩弦的运动,进而影响箭的精确度。

弩面上刻有一道直槽,称为箭槽。弩弓上弦后,箭便放置在箭槽里。箭槽的前端要挖一道口子。弩箭入槽后,箭镞的侧刃便卡在口子里,这样可以避免弩箭掉落。弩身的后端刻有一个用来扣弦的缺口,称为弦槽,弦槽旁边钉有一个可以转动的扳机片。弩弓上弦后,弩弦便挂在弦槽上。

射手还会携带一根竹子或者藤制成的细丝,细丝安装在弩弓上,压住弩箭,两端插在弩弓的捆绳中,可以有效防止弩箭掉落。

发箭时,射手将扳机片上推,弩弦便被扳机片推出弦槽,将箭射出。弩手有“搭弩不射天则射地”的说法。意思是,弩弓上弦后,弩要么指天,要么指地,不能放平。否则弩机万一松动,容易误伤队友。

明代弩的弩弓和弩机形制和前朝都有明确不同。宋代的弩弓既有使用单根木材制作的,也有采用筋角合制的,而在武备志和天工开物中,都没有关于弩弓使用复合弓臂的记载。

明代弩弓有两种,一种为单根柔木制成,使用这种弩弓的弩又称“扁担弩”;一种为木材和若干根竹片合制,使用捆绳将竹片捆在一起,竹片数量越多,弩力越大,使用这种弩弓的弩被称为“X撑弩”。如使用三根竹片者称三撑弩,使用五根和七根者分别称为五撑弩和七撑弩。

至于弩机,中原地区早期的弩大多使用复杂的青铜弩机,但在宋代时期这种弩机便已频临失传,如沈括便不知道古代弩机的结构,直到见到出土的青铜弩机才明白。

河内工关弩机

明代的程宗猷曾经根据出土的青铜弩机仿制出了一些弩机,但并没有推广开。武备志里说,当时的明代军队使用的弩都不采用古机,而是采用鹿角机。所谓的鹿角机应该便是鹿角制成的扳机片。茅元仪也仿制过古代的弩机,并依此制造出一种腰开弩,腰开弩的弩弓为单根油桑木,即上文中的扁担弩形制。

这种以单根木材或叠加竹片作弩弓、以扳机片作为弩机的形制有可能源自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广泛使用各种弩作为狩猎和防身的武器。这些弩的弩弓大都是单根木材制成,即上文中的扁担弩,而弩机均是使用扳机片的简单弩机。从原始社会到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弩一直都是这种弩。明代的弩弦使用苎麻绳制作,外部缠绕鹅翎,并涂有黄蜡。弩箭的箭羽用箬竹叶制成。弩箭使用的毒药,是用草乌熬成的,有见血封喉之用。

草乌

天工开物里说,弩适合防守的时候使用,但不适合用来冲锋陷阵。武备志则说,蹶张弩的箭镞重量不能超过二钱,射程为五十步。虽然弩的射程不如弓,也无法发射重箭,但容易学习,便于普及,准确率也高。由于弩弓是木质或竹制的,也不像复合弓那样害怕潮湿的天气。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