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成都楼市调控再度升级,堵住漏洞保证刚需购房

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刘璐

================

鉴于市场情况的变化,成都针对新房市场的新一轮调控,将主要本着进一步“开源节流”的思路来展开。

================

目前成都楼市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

从二手房市场来看,由于已经累计了较大的涨幅,目前成都的二手房市场基本可以判断已经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抛压较大。实际上在一些区域二手房价格已经松动甚至微跌了。

从新房市场来看,由于在一些区域新房价格低于二手房,导致这些区域的新房市场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成都实行摇号买房政策之后,这主要表现为在一些区域新房的摇号中签率较低。

从2016年10月以来,成都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升级,可以看出成都的房地产调控效果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摇号买房以后,类似于“茶水费”、“只收全款”、“托关系”等新房市场上的乱象已经可以说是绝迹了,而这样的现象在其他热点城市还较为常见。

鉴于市场情况的变化,成都针对新房市场的新一轮调控,将主要本着进一步“开源节流”的思路来展开。

“开源”就是进一步增加新房供给(比如成都市已经发布了360万平米新房源计划。如果按照平均100平米一套房来看的话,这就是3万多套新增房源,可以大大缓解新房市场的供需矛盾。)

“节流”就是抑制不正常的购房需求,主要是投机性购房需求。在2016年10月以来的楼市调控之中,经过多次升级“打补丁”,成都构建了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摇号”等为主的较为完善的楼市调控措施,成效显著。但在操作层面,仍然有部分购房者利用政策漏洞来进行投机性购房,从而加剧了新房市场的供需矛盾。从实际情况来看,利用“个人(自然人)限购让家庭多个成员买房(比如未成年子女)”、利用“落户的优惠政策买房”和利用“父母挂靠子女落户买房”是投机性购房较为明显的三大漏洞。因此本次成都升级限购的政策,其实主要也就是针对这些漏洞来为政策打补丁。只有把不正常的投机性需求挤出市场,才能够保护真正的刚需性购房,并且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

就“摇号选房“来说,这也是在存在”倒挂”的情况下保证市场秩序和公平的最有效甚至是唯一的办法。在今年3月31日,成都已经对摇号做出了“刚需优先”的升级,这是成都摇号选房政策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际操作层面,主要有两个有争议的地方。一是“刚需”的界定,特别是新落户人群的购房资格问题。二是“重复摇号”的问题,有人同时参加很多项目的摇号,大大挤占了宝贵的摇号资源。对于第一个问题,随着成都限购的升级已经初步得到了解决。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打个比方,这很像学术界很忌讳的“一稿多投”,这被认为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因为作者把一篇文章同时向很多学术期刊投稿,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期刊审稿资源,也挤压了别的作者和文章的发表机会。这个比喻用在摇号选房上也是一个例子。一个自然人(或者家庭)如果同时参加很多项目的摇号,虽然增加了自己买到房的概率,但却降低了别人买到房的概率,而且浪费了摇号选房的相关社会资源,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此外,人们通常意义上对“刚需”的理解,是对工作地点和居住位置等有着较为刚性的需求。如果在全市范围内无差异地参加众多项目的摇号选房(特别是不缺分大小户型和房屋单价及总价),则算是什么“刚需”呢?因此,本次成都对摇号选房再次升级,也是对上面提到的投机购房空间进行堵漏,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和保护真正的刚需。

总的来说,当前成都再次升级楼市调控政策,是贯彻中央“房住不炒”的重要落地举措,可以使得本地的楼市调控政策进一步完善,堵住漏洞保证刚需购房。事实上,成都在去年11月已经发布了“三位一体”的楼市调控五年大规。未来成都不论是土地供应还是新房供应,都有充足的保障。当前成都新房市场出现的局部供不应求的现象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性问题。随着前述新房市场“开源节流”调控政策的持续推进,这一短缺现象有望逐步缓解。

================

作者介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知名财经评论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完-

2018年5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