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戴雍正即位的第一功臣隆科多,为何最后也难逃皇帝猜忌终招杀祸

雍正元年(1723),在年羹尧的折子上,雍正提到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人物隆科多:“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然而几年后,雍正还是对他进行了几十项罪名的审理,最后禁锢而死,历史波橘云诡的烟雾俨然难以全面看清真相,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的舅舅不好当。

雍正所谓的“大错了”就是在各派争夺太子位时,并未指望这个唯一被皇帝称为舅舅的隆科多能在关键时刻支持他。

佟佳·隆科多(?—1728年)_图

佟佳?隆科多是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的第三子,其显赫出身,加之康熙对佟国维这个舅舅深深饱含眷恋亲情,对其子女格外予以重视。

有趣的是隆科多的仕途起点竟然是给康熙牵狗做起,虽然职务卑微,却能解读出这是康熙身边亲近侍从。20岁后,隆科多成了一等侍卫,不久便晋升为副都统。

没多久,大清围绕太子皇储问题发生最震荡的政治斗争激烈展开,作为庞大的政治家族势力的佟国维家族几乎全部倒向了拥护八阿哥允禩,康熙震怒至极斥责国舅兼岳丈佟国维说:“尔等又欲立八阿哥为皇太子,将置朕躬及皇太子、诸阿哥于何地耶?”

康熙皇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_图

此刻,隆科多的表现竟然十分出奇,他以康熙立场为立场,与支持八阿哥的父亲为代表的阵营划清界限。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开始大力提拔使用隆科多,在任命他为步军统领后并以亲切关怀的语气对他进行诫勉:“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任得到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断不可取。这些人初次靠办一两件好事,换取你的信任,之后必定对你欺诈哄骗。……须时刻防范。慎之!勉之!”

此后隆科多在谨慎之中逐渐得到康熙信任,并让他掌管最重要的九门提督职务,在朱批中,康熙对他提出明确要求说:“九门提督责任重大。第一所有看管地方,务须防守严固;第二,厚待士兵,廉洁自律,不生二心,舍身报效。”《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

少年时期的雍正_图

许多学者将隆科多在拥立雍正登基关键时刻力挺形容为投机,为了“博非常之富贵”,看似有理却不合常情。隆科多与四阿哥胤禛关系疏远,不会在关键时刻为其做伪造旨意,并且此刻他已经是理藩院尚书,兼任步军统领,为诸皇子的舅舅,无论哪位皇子继位,都会重用他,符合常情的唯一原因便是康熙立场决定了隆科多立场。

然而政治风云瞬息万变,帝国阴晴不定让所有高层权臣都会在瞬间跌落谷底,作为新皇帝的舅舅隆科多来讲,这些都将让他深刻的体会到。

雍正即位的第二天迅速对内阁下发谕旨:“命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九门提督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有趣的是,后来雍正在给隆科多定罪时其中有一条即是隆科多自己过去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旗已至之时”,就是说隆科多已经预见高处斗争之剧烈残酷,古往今来这种传遗诏的重臣最终都会被皇帝猜忌而导致杀身之祸。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即允禩_图

隆科多虽然深知这种道理,却不能一味低调处事,因为拥护有功,加之手握重权,在吏部,手下对他“莫敢仰视”,惟其命是从。他所经办的铨选(注:选才授官),当时被人称为“佟选”。要命的是,因为当初全面与家族切割八阿哥问题而获康熙重用的他,在雍正处置八阿哥允禩问题上竟然与雍正发生严重意见分裂。隆科多为什么早年能够按照康熙意图办理,到了雍正时期就不能一致了?这还要上升到人之常情上来解读。

其一,毕竟八阿哥和他的党羽是隆科多家族的亲故,随着时间发展,曾经显赫的家族已经在斗争中失势,如果再给一棒子,显然于心不忍,隆科多进行保护符合人之常情。

其次,康熙皇帝的资历和辈分都是隆科多必然绝对服从的一位,而雍正新皇帝登基显然缺乏这样的权威,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雍正成功即位与他关键时刻的拥护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雍正还要叫他为舅舅,在心理上难免有了老资格的膨胀态势。

雍正帝书法_图

只不过,隆科多对这位外甥皇帝的性格显然误判形势,雍正在处理所有君臣上下关系的最大原则比康熙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康熙允许外戚存在庞大政治势力,讲求亲疏血脉关系的话,那么雍正则显然超越其高度,那就是他是天底下所有人的皇帝,没有一人可以例外,这些都直接造成了隆科多这位皇帝舅舅不好当的主要原因。

出于政治绝对安全,防止任何集团势力反弹,对隆科多这样既有影响力同时又对其他集团左顾右盼留有余地的人进行边缘化处理,不管曾经多么炙手可热,如果眼里不能以“朕心为心者”(康熙语)随时都可能被剔除。雍正后来选用的鄂尔泰、张廷玉、李卫、田文镜莫不对雍正俯首帖耳,忠心无比。与政治权利相比,所有亲属利益也要绝对服从皇权。别说一个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舅舅,就是亲儿子都随时可能因政治斗争而被严肃惩处。

雍正皇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_图

雍正二年,雍正剥夺了隆科多手上的步兵统领重要职务,改任吏部尚书。一年后,雍正在两江总督查弼那奏折批示中开始不断“点拨”查弼那,叫他揭发与之关系亲密的隆科多。而查弼那对隆科多的“揭发”避重就轻,让雍正数次退回重写。

几个月后,当年羹尧案已经做实后,雍正在查弼那的奏折批示说:“参年羹尧的已经够了,不敢说隆科多一句,朕实叹息,且对尔等钢铁般的伙党,朕真的害怕心服了。”几次拉锯后,把查弼那折磨的回奏说:“臣上奏七次,不能合皇帝天心,臣已无活路,现在再不讲隆科多的劣行,臣性命不保。”但他又说:“众人所知,臣知;众人不知,臣也不知。”

年羹尧(1679年—1726年)_图

在赐死年羹尧后,雍正开始着手解决舅舅隆科多“问题”。

雍正在处理隆科多问题上采取了高超的政治手段,把他派到阿尔泰岭,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定准格尔与喀尔喀边界,之后安排到俄罗斯进行边界划定谈判。隆科多刚走,雍正召开高层会议,对隆科多问题进行定调:“隆科多有种种罪恶,应置重典,如果此次他能实心任事,朕必宽宥其罪;如果心怀叵测,朕必将他治罪。”

此后在雍正十三弟允祥率先发力弹劾隆科多受贿,最后坐实四十多项罪名,曾经深得康熙重视的又是新皇帝雍正舅舅的隆科多,因一念之间,便最后落得圈禁而死,很大程度上也被视为雍正全面清算当初在储位之争的历史问题。

文:赵立波

参考文献:《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