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志中对明代的蹶张弩的结构和制法都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书中说,弩身使用木材制成,酸枣木最好,其次是大枣木,再次是棠梨木,不能选择普通的梨木。酸枣和枣树都属于生长周期比较长的树木,因此木质较硬,不易损坏。两种枣木的内部往往会有裂纹,如果使用有裂纹的枣木,便会影响弩身的强度,无论是枣木还是棠梨木,都以内心红色者为好。
▲枣木
弩身长一尺六寸三分,弩面阔八九分,弩身朝上的一面平直,朝下的一面则有弧线,不同位置的高度不同,高整体一寸五到二寸。
弩面上挖有箭槽,弩弓上弦后,弩箭便放置在箭槽里, 弩身的两端需要装上鹿角制成的零件,目的在于加固,避免弩身的两端损坏,弩机也由鹿角制成。弩弓又称弩担,使用毛竹(又称苗竹)制成,用于制作弩弓的苗竹必须是成长三年以上的老竹,以表面有白霜者为佳。选取竹材时,要选择竹节平直稀疏的竹竿,竹节歪斜者不可选用,这可能是因为竹节歪斜的竹子强度不高的缘故。
用于制弓的竹片,必须事先做过预处理,可以用烟熏也可以用石灰水浸泡,两种方式都可以起到防虫蛀的作用,但烟熏可以将竹子的“油”薰出,这种油,其实是竹子内部的水分,先秦时期做竹简,也要对竹简进行烘烤,将水分烤出,看上去就像竹子出了汗一样,因此又称“汗青”,竹子的水分被烤出之后,一来不容易被虫蛀,二来也能提高强度,俗语中说“苗竹去了油,力气大如牛”,便是这个意思。
弩弓由六根竹片合制而成,竹片的长度依次变短,最长的一根长二尺三寸八分,最短的一根长九寸四分。第一根竹片要用竹子中间的部位,这个部位的竹子比较薄,第二三根就要用竹根了。
六根竹片两端的宽度也不同,第二根竹片的两端要比第一根窄,第三根又比第二根窄,余下三根则与第三根相同。和弓一样,六根竹片的中间部位都比两端要窄一些。前三根竹片的中部要铲薄,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弩弓受力均匀,否则中部太厚的话,拉开的时候所需要的力会比较大,而这样大的力可能会超过弩弓两端的承受范围。
六根竹片使用皮条或者棕绳缠绕在一起,以后者为佳,因为皮条容易被老鼠啃咬,同时也怕潮湿。竹片叠在一起的时候,竹节不能重叠,因为竹节是相对脆弱的地方,如果竹节重叠,弩弓上就会出现一个较为脆弱的区域,开弓时便容易折断。第一根竹片的两端开有用于挂弦的缺口,弩弦用苎麻或川麻拧成。
弩弓安装在弩身前端的一个横孔里。横孔的宽度大于弩弓的宽度,弩弓安进去后,在第六根竹片和孔壁之间的空隙里还要安装一个木制的弩托。弩托的一边开有一个缺口,卡在弩身上,另一边为圆弧状,弩弓拉开后,弧度恰好与圆弧贴合。弩托的意义在于避免弩弓磨损,如果没有弩托的话,横孔太宽则弩弓会活动,横孔太窄的话,弩弓发生形变的时候会挤压弩身,造成结合部位的损伤。
这种弩虽然名为蹶张弩,但也可以采用腰开和膝张的上弦方式。采用腰开方式的时候,需要将腰绊的两端挂在弩弓两端,然后套在腰部,用脚踩住弩托上弦,膝张和蹶张时,需要将膝绊和脚绊系在弩身的顶部,然后套在膝盖上或脚上,用手拉弩弦开弓。腰绊,膝绊,脚绊都是由麻拧成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