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防武器系统新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反舰导弹应用的扩散,如何对抗这种威胁成了摆在水面舰艇面前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此难题,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提出“大闭环火控”理论,历时10年研制成功了著名的“密集阵”近防炮系统,这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依靠雷达测量弹丸和目标间关系自动修正的全自动小口径高炮系统,在试验中,该系统打靶成绩相当优秀,于1980年开始装舰,并发展出多款改型,除美国自用外,还出口到了22个国家。类似“密集阵”的近防火炮系统也遍地开花。

然而在实战中,该类系统并未取得战果,“密集阵”系统甚至还发生多起误伤友舰、误击友机事件,而且其过小的口径导致毁伤威力和射程不足,且受限于雷达系统设计,拦截多目标能力较差。

进入21世纪,反舰导弹的发展朝着高航速(超音速)、智能化(末段可进行复杂的规避机动)迅速前进,在新型反舰导弹面前,“密集阵”类系统的不足越发明显,这也导致近防武器朝导弹武器系统演化。

近防导弹的典型型号是“拉姆”导弹系统,“拉姆”导弹是世界上唯一采用双模制导的舰空导弹,采用红外和微波导引头复合制导可以有效提高拦截效果;“拉姆”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滚转弹体控制的舰空导弹,所谓滚转弹体,是指导弹发射之后,会保持10米/秒自转速度,这种设计可以简化控制系统,一枚“拉姆”导弹只在前部安装2个控制翼,就可实现全向控制,并具备很好的机动性能。

得益于其先进设计,“拉姆”导弹可以“发射后不管”,并具备非常强的多目标拦截能力,是目前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力最强的近防系统。

而且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成熟技术和硬件,“拉姆”导弹具有较好的效费比。不仅美国海军和德国海军大量采用,还有日本、希腊、土耳其、韩国、沙特、埃及等国已经列装,并有国家对“拉姆”系统进行仿制。

“拉姆”导弹系统本身没有搜索和跟踪能力,对目标的搜索和跟踪依靠舰上提供,美国因此把“拉姆”导弹和密集阵系统进行了集成,把11枚“拉姆”导弹搭载到密集阵系统的发射架上,替换机炮和弹鼓,保留“密集阵”系统的传感器,开发出了“海拉姆”系统。新系统扩大了“密集阵”系统的拦截距离,还具备了攻击直升机、飞机和水面目标的能力。并可安装在没有作战系统的舰艇(如辅船)上,从而扩大了“拉姆”的适用范围。

近些年来,无人机、无人艇技术以极高的速度快速在全球范围扩散,其使用门槛低,但却能对水面舰艇构成不小的威胁,要应对这种威胁,传统的近防系统是不够用的。

这种背景下,激光近防武器应运而生。激光武器击中目标的速度超高,几乎不需要时间,同时对弹药依赖很小,只要持续供电,就可以持续开火,不会受到弹药搭载量的局限。

2014年12月,美国海军把搭载有“劳斯”(LaWS)舰载激光近程防御系统的“庞塞”号两栖船坞运输舰部署在中东波斯湾水域,并成功进行了“劳斯”射击试验,在试验中成功击毁了无人飞机和水面航行的小艇。

按照美国海军的发展规划,到2017-2021年,美国海军将大量装备这种有效射程约1.6千米的近程防御系统。用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主任科隆德少将的话说,舰载激光武器“是一种颠覆性的武器……价格合理的新技术将改变我们的作战方式”。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