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接到“这样的电话”你的隐私已经被泄漏了(图)

                      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连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类似于房产仲介、商铺销售、培训机构、抵押贷款等广告电话。在接完电话的同时,我们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们的电话号码等个人讯息是怎么被别人知道的呢?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就是我们的个人讯息被侵犯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进行详细解读:

案情:

某甲是房地产公司的一名员工,平时负责购房登记、备案工作,其掌握着大量房主的个人基本讯息,比如姓名、电话、住址、工作地点,甚至工资大体收入、贷款情况等。某甲有一个朋友某乙,是装修公司的,某乙销售其装修的渠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网站上做广告推广,另一种是电话销售,然后工作人员上门营销。

第二种销售方式就需要知道户主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讯息。于是某乙就和某甲串通一气,某甲提供给某乙这些户主的个人基本讯息,某乙给予某甲一定的报酬,并且如果某乙根据某甲提供的个人基本讯息销售成功,还分给某甲一定的分成。就这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某甲给某乙提供了几千份户主的个人讯息,某乙支使员工给这些户主打电话,上门推销,严重地侵犯了这些户主的个人隐私。某个小区里的几位户主是邻居,因不堪其扰,然后一起报警了,称这家装修公司一天打好多电话进行骚扰,并且派人到其家里推销宣传,派出所依法对某乙进行讯问,并正式立案调查。

解析:

本案中涉及到的罪名是侵犯公民个人讯息罪。

本案中某甲利用职务之便就自己掌握的个人讯息私自提供、出售给别人,并且数量之多,达几千份,已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应对某甲依照侵犯公民个人讯息罪定罪处罚。同时,某乙和某甲是共同侵犯他人的个人讯息,与某甲构成共同犯罪。要注意的是,单位也是本罪的犯罪主体,所以也可构成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相应的刑罚。

那么,公民个人讯息包括哪些呢?“公民个人讯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讯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分,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讯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通信通讯连系方式、住址、账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怎样更好的保护好个人讯息?律师建议:

1、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连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如果确实有必要,最好使用自己手机的网。

2、手机、电脑等都需要安装安全软件,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对木马程序的扫瞄,尤其在使用重要账户密码前。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3、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在使用智慧型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讯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不同网站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5、尽量不要使用“记住密码”模式,上网后注意个人使用记录。

6、到正规网站购物。查看消息或者浏览影片时,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有时安装了杀毒软件,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感染病毒。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网上支付,使用正规且有保障的网站,安全系数更高。

7、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不随意接收或打开陌生邮件,打开邮箱,看到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千万不能轻易打开,尤其是看到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带有诱惑性讯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