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突发脑梗,医生说是长期喝饮料惹的祸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胡姓少年脑梗患者,小胡同学今年只有14岁,还在读初中。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关于“心脑血管病日趋年轻化的担忧”。
在谈到发病原因时,负责接诊的熊申生主任医师说,小胡同学这么年轻就得了脑梗塞,跟他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熊医生进一步解释,具体来说,第一个是熬夜,还有这个小朋友非常喜欢喝饮料,这些不健康生活习惯与发病有关。
青少年熬夜或长期喝饮料就能熬出或喝出脑梗?这是真的吗?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对儿童期脑中风有所认识的医学专业人士看来,很显然,背锅侠再次被出击,这次“万恶的饮料”,背的锅是邪恶的“儿童脑梗”。
事实上,南大二附院的这位医生将儿童期脑梗的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与成年人脑梗混为一谈,存在严重的认识错误,对接下来的处置将会带来方向性错误。她的观点通过媒体发布,对公众也造成很大误导。
14岁少年与脑梗,譬如参与商?并非,儿童脑梗,一个完全不同于成年脑梗的独立的临床综合征
报道中,记者首先再次表达了“心脑血管病日趋年轻化的担忧”:提到脑梗塞,估计您一定就会和中老年人联系起来。但是近年来,许多年轻人也会纷纷“中招”。
这是一个巨大误解。
事实上,儿童脑中风是不同于成年脑中风的几乎完全独立的疾病,指发生在28天到18岁之间的脑卒中。
虽然罕见,文献报道的年发病率在每10万名儿童中2.3至13.0不等,它却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名列儿童死亡原因的前十位之内。
有意思的是,每年的5月份还是世界儿童中风协会设立的儿童中风宣传月。
新生儿脑中风,相对更常见
不止是儿童,新生儿(从出生到28天)也同样可以发生脑中风。
新生儿脑中风甚至比儿童脑中风要常见得多,约每5000个活产婴儿中就会发生1例。在我国临床上,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归于一些过时的疾病,比如,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脑出血等。
现实中常见到的“脑瘫”,很大部分是围产期脑中风的后果。
可见,年轻人“中招”脑中风,并非近些年才有的事,而是一直存在的独立疾病。
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我们知道,成年期脑中风80%是缺血性,就是脑梗,20%是出血性,即脑溢血。主要原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从形成到发展出临床症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新闻中熊医生提到的抽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情绪不稳定,包括长期喝饮料和熬夜,都可以通过影响代谢或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而都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也就是说,熊医生将小胡同学在14岁发生脑梗归于熬夜、长期喝饮料,是将儿童脑中风跟成人脑中风混为一谈。
新闻事件中,医生提到的长期喝饮料的确是成年期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那是因为饮料中含有添加糖,长期喝饮料会导致热量过度摄入造成肥胖,同时也会影响代谢,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是成年脑中风的间接危险因素。
同样的,熬夜等睡眠质量问题,也可以通过升高血压和代谢影响成为成年脑中风的间接危险因素。
但是,这种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这些因素几乎不会对儿童脑中风发生形成影响。
而且新闻中的小胡同学身材苗条,连肥胖都没喝出,离喝出脑梗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儿童脑中风也分为缺血性(又分为动脉性和静脉窦性)和出血性。简便起见,以下我们主要介绍新闻中涉及的儿童期动脉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
儿童脑梗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约一半到三分之二存在一些疾病作为危险因素,与脑梗发生关系密切。
就是说,像小胡同学这样在儿童期就发生脑梗,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存在导致脑梗发生的疾病。
这些疾病虽然从逻辑上来讲不是直接原因,却是显著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非常繁杂,是一个长达几十种疾病和状况的清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动脉病变。脑梗的原因是脑动脉堵塞,那么脑动脉本身有病变,自然容易发生阻塞。
但是,儿童期脑梗动脉病变却不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一种被称为局灶性或短暂性脑动脉病的动脉病变。其他的还有血管炎,感染相关的动脉病变等多达十几种动脉病变。
心脏病。心脏病也是儿童脑梗只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一些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和感染相关的心脏病,以及发生于儿童期的其他十几种心脏病。
血液学方面的问题。包括凝血障碍、镰状细胞病、贫血等。
其中,镰状细胞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危险性增加400倍,镰状细胞病患儿中的10%将会发生脑梗。
其他。
总体上,成年期脑梗和儿童期脑梗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方面,几乎没有交叉,因而是两种几乎完全独立的临床综合征。
预防复发,是防治儿童期脑梗的重中之重
如上所述,儿童期脑梗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儿存在容易导致脑梗发生的一些疾病,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发作具有相当大的必然性。
由于初次发作症状不典型,包括医生在内的人们通常不认为小孩子会中风,儿童期脑梗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会被延误限制了治疗效果。
与脑梗发生相关疾病的存在另一个影响就是儿童期脑梗非常容易复发。
比如,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初次发作1个月后复发率为5%,3个月为10%,6个月时为12%,12个月时为12%,60个月时为15%。在4年的随访期内,最高复发次数达到11次。
每次发作,神经功能损害都会累加。因此,复发才是造成儿童期脑梗死亡和残疾的最大问题。相应的,预防复发,也就成了临床处理儿童期脑梗的关键。
如何预防呢?
首先在于评估复发的危险性大小。
而复发的危险性的大小主要与存在的危险因素高度相关。其中:
有过复发病史的再次复发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上述发作高度相关的疾病中,动脉病变,尤其是双侧存在病变,特别容易复发。
(粗实线是存在双侧动脉病变者随时间的复发率,虚线是存在单侧动脉病变者,顶端细实线是没有动脉病变者)
近期发生感染,特别是反复感染的,复发机会更高。
患有心脏病的,特别是复杂性心脏病,更容易复发。
镰状细胞病也是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小结
总之,儿童期脑梗是完全独立于成年期脑卒中的疾病,两者在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上几乎没有交叉。
半数以上的儿童期脑梗的发生与发生于儿童期的很多疾病高度相关。
这些疾病状况同时也是儿童期脑梗复发的危险因素。
儿童期脑梗最大的危害和麻烦在于反复发作对神经功能损害的累加。因此,预防复发才是临床处置儿童期脑梗的重中之重。
正确的预防最主要的还在于了解作为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疾病,做出针对性预防。
如果对上述的危险因素缺乏认识,错误地把成年期脑梗的危险因素张冠李戴给儿童期脑梗,一方面耽误对疾病的全面诊断,更不可能做到很好的预防。
小胡同学接下来的处置
虽然,目前看小胡同学的治疗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接诊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可能对接下来应有的处置带来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病情稳定后有针对性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至少包括脑动脉影像学检查,心脏检查,血液学检查,以及其他相应的检查,以完善诊断,明确是否存在某些疾病才导致在14岁发生脑梗,并为预防将来可能的复发奠定基础。
相反,如果错误地将脑梗的发生归于熬夜、喝饮料,放过真正的危险因素,无异于将消化同学置于反复发作的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