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开为何被称为“狂士”?杀人不偿命,强娶不受罚,皇帝为他撑腰

北宋初期的文人很少,主要还是军阀混战的五代时期没重视教育。尽管也有一些文人骚客,但多数都带着五代时期的崇武精神。如宋初文人柳开,字仲途,河北大名人。

虽然此人的文章远不如稍后的大词人柳永一样流传千古,但是其所作古文却扭转了五代靡华文体,且理古意高,受到包括欧阳修等大儒的钦慕。

柳开文章一般“古拙”,只有《代王昭君谢汉帝疏》一文,立意幽远,文笔洒脱,幽默之中潜藏愤惋,哀痛之中多蕴讥讽。 

   “臣妾(王昭君自称)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夫自古妇人,虽有贤异之才,奇畯之能,皆受制于男子之下,妇人抑挫至死,亦罔敢雪于心;况幽闭殿廷,备职禁苑,悲伤自负,生平不意者哉!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暗讽大臣不能用命,致使国家以妇人和亲)。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之患,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将相无能,妇人出塞,昭君其实非常怨愤)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细一看,此文有点“无厘头”,“代”古代和亲美女王昭君,撰写临行时向汉元帝的“告别信”,“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确实有点狂妄。

实际上,柳开一生特立独行,意识行为中带着新旧冲突,可谓一名“狂士”。不过,又与北宋中叶的儒将张亢、刘平等人不同,于是,柳开身上总纠缠着很多真伪难辨的奇闻异事。

柳开出生于大名(河北省大名县)一个官宦人家,河东柳氏是显赫姓氏,出了不少风云人物,如文学家柳宗元和书法家柳公权。

正因如此,柳开曾写道:“皇唐二百八十年,柳氏家门世有贤。出众文章惟子厚(柳宗元),不群书札读公权(柳公权)。”

但是,到了柳开这一支柳氏,家道早已中落,但他一向心高气傲,想成为士林豪杰。

怎么办?只有借老祖宗的光来抬高自己了。

他本名柳开,字仲涂,可非要说“师孔子而友轲,齐杨雄而肩韩愈”,意思是说他是孔子的学生、孟子的朋友,与杨雄齐名,与韩愈比肩,还改名柳肩愈。

你还别说,经这一炒作,还真有效果。如后来历任工部尚书、户部侍郎的赵昌言年轻时就曾经慕柳开之名,千里迢迢从山西赶到河北大名府,只为一睹其风采;又如年轻时的范杲,也是以柳开为榜样,努力学习其文。

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几件“事迹”,材料都源自宋代文人的一些笔记。

后周末年,其父柳承乾在任南乐(河南南乐)县令时。一天夜里,强盗突然闯入家中,全家人都惊恐万分不敢动,谁知才十三岁的柳开抽出宝剑就冲过去,吓得那强人翻墙就要逃跑,最后还是被柳开挥剑劈掉两个脚趾。

沈括《梦溪笔谈》载,柳开任性气盛,且喜欢夸夸其谈。会考时,用独轮车载千卷自己的文章,想征服考官,也想让其他考生知难而退,最终高中状元。谁知,考生里一个叫做张景的,只从袖中只取出一纸文章交给考官,就被择优录取。于是,出现了“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的段子。

宋代江少虞的《事实类苑》也载,柳开在润州作官时,当地有一个吴越王钱氏的后代,一次,柳开前往拜访,见厅堂上有一幅美人图,真乃: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柳开问,这是谁呀?钱家公子说。这是我妹妹。柳开随即说,我老婆刚死,想娶你妹妹。钱家公子慌忙推脱,说婚姻大事,得听父母的。谁知柳开却厚着脸皮说,我柳某人,才高八斗,你我两家门当户对,一定不会辱没你们钱氏的。于是强行下聘礼,将钱家小姐“娶”回家。钱家不干了,向皇帝告御状,谁知赵光义却笑着安慰钱氏,柳开那可是真名士,你家这都不认识?爱卿你得了一个好女婿,要不要我给你家作媒呢?

还有一则出自虞裕《谈撰》的更恐怖。说是当年柳开入京考试时,中途投宿于一处驿馆,夜里听到有女子哭泣。天亮后,他前往询问,那女子自称是前任临淮县令之女,其父因在任时经常贪污,经手人则是家内一个仆,那仆人竟挟持主人将女儿嫁给自己,否则就要举报,县令无奈只得同意。女子想到沦落至下嫁此人,就伤心不已。柳开听罢勃然大怒,官员贪污的事他不管,但一个下人竟敢如此犯上,还欺负一个弱女子,就容不得不出手。当晚,他就用匕首杀死恶仆,然后煮成一锅肉,次日再招呼那位贪官共同享用。临别时, 县令询问仆人何在, 柳开回答刚才吃的就是他的肉。

实际上,这类奇闻异事的真实性真让人怀疑,不过此类传说,却能反映出宋人心中的豪侠就如柳开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