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民都在刷屏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店,快餐厅面临未来标注“本店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时候,美国癌症研究院AICR在3月31日发表的官博指出:爱喝咖啡的人根本无需任何担忧。
AICR结论认为咖啡很可能能够降低肝癌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还有可能降低前列腺癌、结肠癌、口腔癌的风险。不仅如此、咖啡还能降低糖尿病风险、而糖尿病能增加癌症以及死于癌症的几率。
关于癌症和咖啡的关系已有成百上千的流行病学研究,根本没有一项提示咖啡会增加癌症风险。
若将癌症忧虑制成0到10的刻度表,那么咖啡肯定处在0这一段,而吸烟是10,这两样东西根本不应该被贴上相似的警告标签。
加州一位法官在本周裁定星巴克等出售咖啡的企业,如果在加州销售,必须在产品上标注警告:咖啡含有可能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根据30多年前加州通过了一个法律叫Proposition 65,里面列出了上百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并要求商家如果出售任何含有这些化合物的产品,就必须标识致癌风险。加州大大小小餐厅基本都标了这个警示牌,也算是免责声明,就算真的没有这些名单的化合物,也有立牌子的,怕消费者找事儿。有点像”狼来了”故事,都致癌,就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致癌物了。人也变得麻木。
想要获得一杯香浓美味的咖啡、咖啡豆就必须要经过烘焙(ROAST)这一工艺流程。就在这一令咖啡豆变得馥郁芳香的过程中、丙烯酰胺出现了。丙烯酰胺进入人体之后会转化为环氧丙酰胺(Glycidamide)、而世界权威机构如美国癌症研究院(NCI)认为后者可能会损伤人体细胞的DNA、也就是让正常细胞更加容易变成癌细胞。
如果没有烘焙,就没有丙烯酰胺,当然也没有香浓的咖啡了,你不能吃生咖啡豆吧?
日常生活中太多太多其他林林总总的食物基本上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含有丙烯酰胺:
①富含淀粉、蛋白质的食物。经过120度以上的烹调。美拉德反应,烤焦黄的面包,蛋挞,糕点,薯片,红糖黑糖,炸油条油饼,炸糕,炸鸡,糕点等。
②高温加热的食物、就基本和丙烯酰胺分不了家。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薯条和吐司等等美味诱人的东西了。但中国人丙烯酰胺最主要来源是炒菜和吸烟。对此、全世界各国公卫机构都早已提醒公众关注食物中广泛存在的丙烯酰胺所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并不是刚刚提出的。
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都被称为红肉,它们也被归类为“2A”类致癌物。
一杯咖啡里面的咖啡粉末也就三五克,并不是一杯丙烯酰胺。按照咖啡粉的量化计算,一杯咖啡,也就是3到13微克丙烯酰胺。目前国际标准、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都没有规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这是因为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一项2010年的研究认为可能导致风险的摄入量在2.6-13.2微克/公斤,而2011年发布的WHO technique report 959(食品中一些特定污染物的评估)中提出,每天0.18 mg/kg即对癌症风险无明显影响,也就是180微克/公斤。一个100斤的人丙烯铣胺的全天摄入风险跨度很大,在130微克到9000微克。一杯几微克的咖啡真是微不足道。吃一包薯条或者一根油条都三四十微克丙烯酰胺呢。
少吃油炸烘烤食品。烹调温度不超过120度。少吃高温加工食品。然后,远离香烟,里面丙烯酰胺含量比咖啡薯片高多了!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