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当听到电视剧或者电影里称呼黄帝为“陛下”的时候,总有一丝疑问,自古以来都是以“上”为尊,至高无上的“皇上”怎么成了“陛下”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陛”的解释简单明了——陛,宫殿的台阶。如,石陛。在《辞海》中,“陛”字的解释多了“帝王”二字,即“帝王宫殿的台阶”。在古代,“陛”字最早确实是指宫殿外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顶的台阶。又因为古代只有王或者诸侯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那么,一个建筑名词怎么跟黄帝的尊称联系在一起的呢?
古代,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权威。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只能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在《独断》中写到:“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意思是说,之所以称皇帝为陛下,是因为臣子有事启奏皇帝时为了体现尊敬之意,不敢直呼天子本人让他知道有人在向他禀告,只是说在台阶下的人进行禀告。由此可见用“陛下”称呼皇帝,不是表示“天子在陛下”,而是指“向天子禀告事情的人在陛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就一直可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到了西汉,以“陛下”代指皇帝已经被普遍接受了。(作者:蝌蚪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