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归宿是怎样的?真的是跟范蠡走了吗?

一说起西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越国美女,原名施夷光,一般称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即出自西施浣纱的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历史上以西施为题材的诗歌、剧本等不计其数。

如崔道融《西施滩》云:“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王维《西施咏》云:“艳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鱼玄机云:“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女神去相和。一双笑靥纔回首,十万精兵尽倒戈。”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卢挚《西施》云:“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提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长文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

明姚绶诗云:“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无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

在这些古诗中,很多提到了西施的归宿。那么,西施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十分流行,那就是西施最后跟范蠡泛舟江湖了。

以此为结局的诗歌、剧本也不少。如明朝戏曲作家梁辰鱼写的《浣纱记》:一天,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诸暨苎萝山下若耶溪,遇见正在浣纱的西施,被她的天姿国色所倾倒。就以溪水之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他和西施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三年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以后,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献的美人计。西施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同意去吴国。夫差一见,大喜,无比宠爱。他自以为打败了越国,天下无敌,更没有把越国放在心里。最终越国灭掉了吴国。勾践正要论功行赏,范蠡却不愿做官,接了西施,泛舟湖上去了。

这里所写西施的结局无疑是对这位善良的女子最好的回报,也代表了民间多数人的愿望。

但是,正是因为结局太过完美,很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与《史记货殖列传》,尽管都提到范蠡,但是却没有提及西施,更不要说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了。

至于司马迁是不是没看到这方面的资料,或者相关的传说,还是他有意不写进去,我们已经无法知道。

除了以上结局,有关西施归宿的还有以下说法。

第一种,吴亡后,西施被沉溺于江中。

如《墨子?亲土》篇载:“西施之沈(古代的“沈”一般为“沉”),其美也。”《太平御览》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载:“吴亡后,越浮(“沉”的意思)西施于江,令随鸱夷(皮袋)以终。”

李商隐《景阳井》云:“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云: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第二种,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在吴王死后追随而去。

这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