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在选专业上,考生和家长存在哪些误区?怎么分析?

问:怎样分析、评价待选择的大学专业?

答:我国实行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以后,考生进入大学前就应当认真考虑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和长远发展问题,慎重选择院校和专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看专业“好不好”。

其实,高校专业本来是没有好与不好之分的。高考考生之所以要对专业作些评价,主要是针对两方面的标准而言的。

一方面,可以称为客观性标准,即看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是不是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看作主观性标准,即看一个专业是不是与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性向特长等心理因素和其他条件相适应,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考生主观方面和某些客观方面的因素。

从纯粹的客观性标准看,以本科教育为例,由于毕业是在四五年甚至七八年之后,对于待选择的专业只能作个大致的测评。比如将来毕业生就业前景,可以视情况分别进行预测。一些初步开拓了或正在开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渠道的高校,其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将相对容易解决一些。有些学校、专业,暂未从政策上、工作措施上明确毕业生就业推荐渠道,则可根据未来人才市场预测等资料,分析其毕业生就业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轻易以为当前的“热门专业”将来就一定有好的就业出路,应该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考虑可能的人才市场变化。在对人才市场总体形势作出预测的同时,也可结合考生自己及家庭的择业求职能力,作出若干种打算。

在研究、选择专业时,应注意处理好考生意愿与实际条件的关系,考生意见与家长意见的关系,尽可能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发展潜质来选择专业,适当兼顾专业的社会需求、家庭与院校的熟悉程度等因素。

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中普遍存在哪些误区?

答:第一、追随“热门?

有的考生和家长很关心专业的热门和冷门,认为“热门”专业将来回报率高’都往“热门”专业去挤,如金融、经济专业等,结果导致专业“扎堆,现象十分严重有的认为“冷门”就是大家不考虑的东西,社会需求不大,考上也不光彩。其实关键在于是否适合,适合考生的专业就是理想的专业。所以建议考生选择专业一定不要盲目。

第二、父母包办选专业。

作为父母关心孩子很自然,但假设考生如果勉强按照家长意愿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专业,今后他将终身从事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专业,即使物质回报再丰厚,也难以体验成功与幸福。

父母包办选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无需征求他们的意见,一切由家长包办;有的家庭为了考生的志愿问题闹得不团结;有的家长在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下完全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能通过下一代来实现;有的家长本身对有关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盲目地跟风追求选择热门专业,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能够保证孩子日后就业和生活的稳定等等。

第三、重视选择学校而不重视选择专业。

选择一所有名气的院校,的确有利于考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因为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好,师资力量强,进一步深造学习、出国留学等机会比普通学校优越一些。为了能步人名校的大门,而不惜以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代价。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考虑学枝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

第四、以分数的高低来决定专业。

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仅以分数对号入座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对报考专业今后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很少。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切以分数来决定学校和专业。单凭历史资料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对照自己考分来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