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印度海军从位于孟加拉湾水下30米的发射筒中发射了一枚新型潜射弹道导弹(SLBM),射程达到3000千米,大大超越了此前试射成功的K-15型潜射弹道导弹的700千米,这便是印度海军为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配套研发的K-4型中程潜射弹道导弹。K-4型导弹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旗下K系列导弹家族的重要成员,印度官方宣称有效射程3500千米,是印度二次核打击和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使用水下发射平台试射潜射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是印度海军长久以来的梦想。1971年,印巴战争爆发,美国海军派遣“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进入孟加拉湾施压印度,苏联则派出了搭载核导弹的潜艇予以监视美国舰队,美国大军兵临城下使得印度当局大为震惊,而苏联的反制措施则使印度对能有效遏制“霸权”的核导弹及其搭载艇产生了强烈的向往。随后,印度便开始了核技术、火箭及潜艇等尖端科技的不断探索,但因本国技术实力十分有限,进展都颇为缓慢。
1983年,DRDO开始实施“联合制导导弹发展计划”(IGMDP),其中包括5个核心计划,即“大地”近程弹道导弹、“烈火”中远程弹道导弹、“阿卡什”中程战区防御面对空导弹、“特里苏尔”近程全天候面对空导弹及“毒蛇”反坦克制导导弹。1992年,印度出台了核潜艇国造计划——“先进技术艇”(ATV),核潜艇及其艇上配套设施的设计建造提上日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ATV核潜艇建造遥遥无期,加上“大地”-1/2型导弹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实战部署,印度决定加快潜射导弹的研制、试验,制定了K-15计划,该计划包括在“大地”-3原型弹的基础上开发潜射弹道导弹以及建造替代ATV核潜艇的水下发射试验平台。
印度试射“烈火”-3型弹道导弹
2001年,印度完成了P-78水下发射平台的建造并交付海军试验;2008年2月26日,印度在孟加拉湾使用P-78在水下50米进行了K-15潜射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结果以导弹失踪而告终;2012年3月11日和3月16日,印度先后进行了2次K-15潜射弹道导弹水下试射,1次成功1次失败;2013年1月27日,K-15进行了第12次也是最后一次试射,按照印度官方的说法,导弹完成了全部700千米的飞行,一切正常,符合装艇条件。虽然作为“歼敌者”号配套产品的K-15在射程上较其母型“大地”-3有了大的增加,但也仅为700千米,要想对敌国纵深目标实施有效打击还颇为艰难,更像是验证潜射导弹发射技术的过渡产品。
对于雄心勃勃的印度海军来说,700千米的射程显然无法满足“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海基标准,在发展K-15的同时也在谋求射程更远的潜射弹道导弹。环顾印度正在发展的弹道导弹,“烈火”-3型是可以携带轻型核弹头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射程3500~5000千米,可以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及巴基斯坦全境,很符合印度对海基核威慑的使命定位,遂决定在其基础上进行潜射适应性改装。“烈火”-3长度达到17米,而“歼敌者”号耐压艇体直径仅为10米,这无论如何是放不下的。据印度媒体报道,缩短后的K-4型长度为12米,弹体直径1.3米,总重17吨,弹头重2吨,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射程保留在3500千米,圆概率偏差大幅缩小。2010年1月,印度在维萨卡帕特南沿岸进行了K-4型导弹的飞行试验,2014年3月24日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平台试射。K-4型导弹服役后将搭载在“歼敌者”号核潜艇上,每艘艇可搭载4枚。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