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对环境有何影响?

电动汽车在中国的节能减排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由于中国的电能仍大多来自煤电厂,因此对于战略的有效性,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目前,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的私家电动车主如果选择在非高峰期使用慢充模式充电,将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风能的高效利用有积极作用。而在高峰期使用快充模式的影响则恰恰相反。同时,将作为氮氧化物排放大户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电动化”,也将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良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自然-能源》。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及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论文合著者Michael B. McElroy评论说:“该研究为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提供了更为细致的策略。”SEAS环境科学与工程助理研究员、论文合著者Xinyu Chen说:“合理地管理电动汽车的充电,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根据实时电力需求数据和北京(及郊区)的驾驶模式,建立了一套能源系统的综合模型。他们发现,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无论是低能耗慢充模式,还是高能快充模式)对于风能的整合利用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电动汽车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快充模式(≤30min),将使峰值电力需求增加,进而触发额外的煤电机上线工作。让这些发电机在夜晚工作,将不利于合理应用风力发电。哈佛中国项目执行董事、论文合著者Chris P. Nielsen说:“如果鼓励居民在晚上使用慢充模式给电动汽车充电,那么电力负荷将在非高峰时段被风能发电所分散。”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天然气或柴油驱动的公共交通工具(大约30000辆公交车和66000辆出租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20%,这与820万辆私家车的排放量相当。因此,北京公共交通工具的“电动化”对于氮氧化物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将有重要意义。“对北京而言,使用电动公共交通载具和推出非高峰时段私家电动汽车充电优惠政策,将是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McElroy说,“这一策略也可用于世界上其他以煤电为主的城市。”

编译:雷鑫宇 审稿:阿淼

责编: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