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做饭进化论

文 | 壹默了然

01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只要美食还在,天就不会塌。

有人说,看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要看ta对待厨房的态度。还有人觉得,味觉和情感密不可分。比如,要留住男人的心就是要留住他的胃。又比如,张小娴说:“拥抱一个爱做饭的男人,才是得到一张正真的长期饭票。”

以上,文艺女青年王莺只认同第一句,以她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来看,没饭吃确实扛不住。

她极端热爱生活,但是对厨房向来无感,对她而言,那只是一个会产出食物的地方。

拥抱一个爱做饭的男人,不如拥有大把大把的钱,随时寻访名厨。真正的长期饭票是钱好不好。

好在她运气不错,捡了个漏,早早嫁为人妇,没有厨房的助力,也留住了男人的心。

02

作为一个会吃不会做的人,她的评论功夫真心不错,俗称挑三拣四。

但凡不会做的,都特别挑。自己会做的,反倒容易体谅。

转机发生在2018年,王莺辞了那份鸡肋一般的工作,看看荷包,做不到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就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吧。

她看了土耳其作家沛克的《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把食物写得如此细腻优雅,刺激着她的味蕾,迫切地生出下厨房的欲望来。

此举惊艳到她的老公文森特和女儿安吉拉,对她的“从良”赞叹不已。

文森特建议她列个每周菜谱,每天按着做即可。同一屋檐下这么多年,他还是远远高估了她的厨艺,和她下厨房的决心。

就她这辈子会的几个菜,西红柿炒鸡蛋,方便面加火腿肠,还能排满一周的菜谱?想象力过剩了。

安吉拉打一出生就没吃过妈妈做的饭,天真而直接,“妈妈你做的菜能吃吗?”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不无担忧。

不就做个饭嘛,百度一下啥都会,在安吉拉的刺激下,王莺没来由地信心横生。

03

朋友推荐了个下厨房APP,不过王莺很少用。那些菜无论到食材和程序都不无复杂,她只做最简单的,最好简单到不用刀切不用油炒,手撕和水煮解决。

西方吃饭重营养,厨艺没那么复杂,也就无需那么费功夫。而且充分利用厨具和电器,少油烟,厨房也容易保持干净。

实践了几次,她总结出了王氏私房菜的标准:一等不用洗不用切,用微波炉蒸箱解决;二等只洗不切,手撕和水煮解决;三等又洗又切,可能还要炒。

她一周去一次菜场,早餐午餐好解决,一天只需做一顿晚餐。一等二等中选一个,三等来一个,有汤有菜,荤素搭配,不求美观,但求营养均衡。

把做饭时间严格控制在45分钟内,感谢中学时学到的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让她觉得6年中学总算没白上,至少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

进入厨房前,带上蓝牙耳机,打来手机音乐或听书APP。

煮饭时间比较长,先淘米放入电饭煲,然后打蛋炖蛋,插上电源。

接着洗菜切菜,准备下锅。煮或炒的间隙,洗好碗筷等餐具,收拾好饭桌。

饭开了,菜也差不多好了。完工,开饭。

好在文森特和安吉拉对她的做饭期望值很低,只要能做熟即可,也就其乐融融。

饭后的洗碗工作,自然是文森特大包大揽了。她嫌文森特洗得不干净,几天后转包给洗碗机了。

04

愉快的一周过去了,愉快的两周过去了。新鲜劲过后,王莺发现,扫地能接受,洗衣能接受,做饭就是有抗性。

都说厨房有魔力,能让人感到幸福,可到她这儿就变成焦虑。每天临近做饭的点,她就开始犯愁,今天做什么?虽然以她的功力,能选用的食材少之又少,但她还是不无忧愁。

她终于认识到,厨房无法让她幸福。

有时候文森特也会接替她做一顿。

为了怂恿对方多做饭,他俩开始竭尽所能地花式鼓励。

“哦,老妈的厨艺越来越棒啦,对吧?”文森特满脸微笑转向女儿。

“嗯,好吃,老爸做饭就是好,对吧?”她也不忘拉上女儿的赞同票,以示强化。

于是女儿今天夸妈妈,明天夸爸爸,就餐气氛一派祥和。这是个团结的家庭,正能量的家庭。

如此鼓励之下,王莺还是坚持不下去了,“你做晚饭,我每个月给你两千块人工费怎么样?”她决定对文森特以利诱之,说了一个自己认为不太亏的数字。

“不行,至少三千。”他比她还财迷,抛出了心理价位。

“三千,平均每顿一百,都够叫外卖了。”她掐指一算,感觉不划算。

这时,她再次意识到,真正的长期饭票,是钱。

“外卖哪有自己做的健康。”文森特嘀咕。

坚持了两个月的家庭煮妇生涯,王莺还是回归了职场。

她家又开始了各得其所的外卖生涯。

作者:壹默了然,文字里诗意,烟火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