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票房冠军要上映了!《巴霍巴利王》印度特色冷兵器大捕捞

说到《巴霍巴利王》,相信很多人应该并不会陌生。在第一部导演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出场面恢弘、特效良心、剧情超燃,并且脑洞奔放的史诗级战争大片。终于!这个系列的第二部《巴霍巴利王2:终结》即将于5月4日在内地上映。那么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影片中出现的冷兵器们,究竟哪些是历史上确实出现的开挂神器,哪些又是导演带给我们的超级脑洞呢?

史上最全的铠甲集合

▲铠甲全家福

既然是战争片,怎么能不提到铠甲呢?在《巴霍巴利王》出现的铠甲可谓是一应俱全,不仅有高级军官和皇族成员使用的板甲,还有士兵们使用的札甲和锁子甲。那么这些铠甲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

如果以《巴霍巴利王》电影的的年代进行考证,那么这三种铠甲都有点穿越了。在古印度列国时代,当时的军队大多以轻步兵为主。湿热的气候,铠甲会让士兵快速消耗体力,也会使金属或皮质铠甲出现生锈或发霉的问题,减少铠甲寿命。所以在古印度列国时代,只有一些高级武士或者军官,才有能力购买和使用昂贵的铠甲。并非像电影中,每个士兵都有统一的铠甲。

▲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刹帝利武士

考虑到《巴霍巴利王》本身是一个架空现实的奇幻电影,所以片中出现的铠甲虽然包罗万象,但并非只出现在某一具体时期,而是集合了印度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

《巴霍巴利王》中的板甲在印度历史上是有实物原型的。毕竟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印度是亚洲唯一可以在本土生产板甲的国家。不过印度板甲与欧洲全身板甲不同,只是一块孤零零的胸板甲。印度武士在穿戴时,一般还会配用锁子甲来辅助防御,这一点在《巴霍巴利王》中也有展现。

华丽的印度式圆盾

除了铠甲之外,圆盾也是《巴霍巴利王》电影中冷兵器的亮点。虽然印度圆盾自古以来颇为坚固,但是和电影中的相比还是得相形见绌。在如今的冷兵器收藏界,来自印度的盾牌,尤其是莫卧儿帝国时代的盾牌,有着大量惊艳的花纹装饰。这使得这些印度圆盾不仅是战场上的利器,更是冷兵器收藏届趋之若鹜的珍宝。

▲电影中的摩西施末底王国军队

其实,印度圆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孔雀王朝时代。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马其顿人带着他们的希腊圆盾一起入侵到了印度。在之后的岁月中,印度人在希腊式圆盾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华丽的印度式圆盾。

▲莫卧儿帝国时代的印度圆盾

惊鸿一瞥的战象

除了这些装备之外,《巴霍巴利王》当中另一个明显有考据迹象的,就是电影中的战象。顾名思义,战象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用于战争的大象。虽然电影中的战象只在加冕仪式中出现过一次,但是导演却细心地表现出了印度战象和其他地区战象使用的极大区别。

▲电影中的战象

电影中的战象只配备了两名人员,分别配以手持长矛的骑手(骑象背上者),以及手持圆盾长矛负责战斗的武士(站在地上致敬者)。这种非常简单的搭配,其实正是印度非常经典的战象配置。因为大象脊椎的承重能力实际上与它们的庞大体型并不相称。可很多国家使用战象时,往往在大象身上放置沉重的象塔。这实际上会给大象造成很大的负担,使它们格外暴躁,也更容易失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战象相比于敌人,更喜欢踩死友军。

▲莫卧儿帝国时代细密画中的战象

脑洞之一弓射爆

说完了靠谱的,那么自然就要说说《巴霍巴利王》中,那些导演惊天地泣鬼神的脑洞了。在《巴霍巴利王2》中出现了一个场景:巴霍巴利和公主提婆犀娜一起,用一弓三箭潇洒御敌。如此神功盖世,虽然在古印度神话《摩柯婆罗多》有所描写,但是对于凡人来说,这种射箭方式就未免强人所难了。

▲开挂的巴霍巴利王

以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来讲,一弓多箭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的结果就是弓体回弹时所产生的力量分散,同时箭在弓弦上也会造成受力不均的情况。所以正常情况下,像电影里那样一弓三箭,射出之后先不说射杀敌人,一般会直接在走廊里“天女散花”一般四处飞散。

▲印度教故事题材的细密画,即使对于神灵来说,一弓三箭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开挂之吾和煤气罐谁大?

不过说到开挂,巴霍巴利的堂兄巴拉德瓦也绝对是不遑多让。除了在第一部中就出现德超级战车之外,他的那柄超级战锤,也是依然无比拉风。在印度教传统中,锤这种武器并不罕见,且尺寸繁多。中国人所熟知的法器“杵”,其原型就是古印度历史上的战锤。而巴拉德瓦使用的战锤原型,是印度后来受到波斯影响所产生的印度战锤。但无论是哪种印度战锤的锤身,与电影中巴拉迪瓦的战锤相比,都只能说望尘莫及。

▲电影中巴拉德瓦的战锤

更重要的是,电影里的巴拉德瓦的战锤还是藏有铁链,因此不仅可以当战锤,还可以切换成链枷的模式使用,那么显然开挂的就明显不只是身具神力的巴拉德瓦,能够承受住如此大小的锤子重量的铁链,明显也是铁链中的“豪杰”!

▲历史上的印度战锤,到了18世纪,受到欧洲的影响,当时的印度人还会给战锤加装西式的护手

▲印度链枷,考虑到铁链的强度和挥舞时的操作性,一般链枷的锤身都做得比较小巧

总的来说,《巴霍巴利王2:终结》在兵器方面,继续延续了前作的大量艺术化风格。不过这些艺术和夸张,倒也带来了许多脑洞类笑点。若细细品味,也会发现其中在历史与军事上的诸多考究,不失为真正的史诗大作,是一部值得去影院观赏IMAX版本的影片,长达141分钟的恢弘场面与良心特效绝对值回票价。

从战争史诗片角度而说,《巴霍巴利王》还是有很多值得国内影视界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光盯着导演为了表现传统印度英雄的天生神力而给主角开的挂,就忽视了印度电影对冷兵器与战阵的复原与模拟、史诗场面的营造,以及印度一直擅长的音乐等诸多长处。不说别的,一拳打飞杂兵这事,《巴霍巴利王》起码是膀大腰圆的壮汉,而国内的电影则是小鲜肉了……

最后想要对古印度军事,和弓箭射法以及战锤进行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参考冷研的往期文章:《<巴霍巴利王>脑洞有多大?说说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军队武备》、《一张弓能同时射多支箭吗?从《巴霍巴利王》的脑洞射法说起!》、《历史上的连珠箭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做到快速射箭》《都说八卦靠实锤!那么历史上的实锤到底有几斤几两?》、《古代武将真拿举着几十斤武器打一天?从出土文物揭秘古代实战兵器重量》。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