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是如何写三峡的水?其水有何特点?

三峡自古就被喻为长江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其中,南北朝时期,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仅用一百五十余字,就将两岸岩嶂重叠、绵延不断的山峰和七百里的峡谷突显眼前,让读者印象十分深刻。

其实,《水经注》中不仅仅《三峡》,其余的都文笔清丽。《水经》是我国首部记述河道水系专著,记录河流水道137条,郦道元注中增补至1252条,注文总共四十卷,三十万字,是原书的二十倍,订正《水经》中谬误。

整本书的记述和描写都很具体,因山记水,因地记事,不仅描绘山川面貌,而且介绍风土人情,还有历史古迹和神话传说。

难怪古人将《水经注》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李善的《文选注》称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三大名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郦道元吧。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士官家族,其父郦范曾是北魏重臣,曾任青州刺史、尚书右丞等职,爵位从男爵、子爵直到公爵。道元从小随父赴任。

其父去世后,郦道元袭其爵位,被封为永伯侯,历任太尉掾、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州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最后,在任关右大使时,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所害。

郦道元一生十分好学,《魏书?卷八十九》载:“道元好学,历览奇书”,其代表作《水经注》是山水游记文学的巨著。唐代李白、杜甫的诗,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朝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郦道元是如何写三峡的水?其水有何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节选《水经注》

选文开头引述前人描写三峡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绘得十分精致。

接着,作者又为我们描绘了峡内激流翻滚,惊涛拍岸,宽谷地带又有富饶的村庄、翠绿的梯田。

此外,作者还从水之急,水之盛,水之清,水之绿四个方面来描绘三峡的水。

其中,水之急:以飞奔的骏马和驾风而行作对比,同时写出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的几百里往返,一朝一夕即可到达。

水之盛:“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之清:“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总之,作者将三峡描绘得生机盎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条绚烂多彩的百里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