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到惊吓时大脑会一片空白?真的不是因为脑子短路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被吓了一跳的时候,突然会怔住,并且大脑一片空白,全身也动不了了……

被吓到时为什么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身体也动不了”这些情况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会产生什么危害吗?一起去寻找答案。

人被吓到时为什么出现这些情况?

人在处于惊吓状态时,机体的反应分为2个阶段:

心因性休克

出现惊呆了的状况,这是因为机体处于第1阶段,和心因性休克有关。

受到巨大惊吓时,短时间内心理上产生极大震撼,肾上腺激素尚来不及分泌,此时可出现短暂的心因性休克,发生时间在应激反应之前。

休克会导致血压下降,继而大脑供血不足,影响思维能力,即常说的脑海中一片茫然,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暂时性下降,不知所措。肌肉供血不足,运动能力受限,出现呆滞不动。

应激反应

我们熟悉的阶段是第2阶段,称为“应急状态”,医学上叫做“应激反应”。

身体会调动各方面的生理、心理资源应对危机,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迅速增加,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大脑得到更多的血氧供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行动迅速,思维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加快,达到急中生智的效果。

肌肉供血增加,爆发力增强。胃肠道供血减少,可导致应激性胃溃疡。皮肤供血减少,皮肤温度下降。

所以,恐惧时常有发冷的感觉,继而肌肉震颤供热,导致不由自主的发抖。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人被吓到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机体暂时不会出现炎症反应,不会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感,不会出现发烧等常见的症状。但是压力解除后,机体有透支的感觉,很可能会生病。

运动中枢兴奋

运动中枢兴奋,抑制感觉中枢,从而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浑然不觉,同时神经系统的兴奋会让机体对疲劳的耐受程度提高,不眠不休暂时也不会觉得累,但是事后会加倍感到疲劳,出现倒头呼呼大睡。

会产生哪些危害?

社会医学中将受到惊吓归类为“生活事件”,不同生活事件会对应不同的分值,一年内积累的生活事件达到200分,第二年生病的概率大幅度增加,如果生活事件达到300分,则第二年生病的概率非常大。

出现应激反应,事后容易生病、容易加倍疲劳、容易发生应激性胃溃疡等。

由此可见,应激状态时机体调动所有资源度过难关,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例如会引起免疫力的下降,导致疾病。

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长期的训练,会丰富应激经验,缩短无反应期的时间,让机体在面对紧急状况时可以迅速进入应激状态,做好及时的应对。

要重点预防心因性休克的发生,这都需要长期的个人修养与积累,有了这份淡定从容,我们受到惊吓时不再吓傻吓呆,而是冷静理智的沉着因对,化解危机。

做好周全的应激预案和人生规划,那么就能大大降低应激事件出现的概率和频次,拥有岁月静好、游刃有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