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考研的这大半年时间,我胖了将近30斤。
前两天去上海,一个朋友指着我说,“你就像被充了气一样。”这句话某种程度上非常准确,毕竟,如果负能量是一种气体的话,它对我身体的填充度是显而易见的。
三年前本科毕业时我也曾经差点参加过一次考研,最终倒在了笔试前一周。
我的表演型人格微微出格,在打电话给我爸的过程中泣不成声,用尽了所有我能想到的逃离考试的理由,终于在我爸极度不耐烦的情况下博得了他的同情。
所以说,这世上本没有演员,因为生活够难,便有了演员。
本科毕业的时候觉得眼前机会很多,仿佛中二时期幻想中的新世界大门真的被打开,每天跑校招、忙实习,顺带写写毕业论文,虽然“老学姐”的头衔再也摘不掉了,却也被自己大器晚成的十足商务范儿结结实实地麻醉,一口咬定我就是被校园耽误的华尔街精英。
大四最后的半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用心经营自己的一段时间。
每天不化妆不出门,高跟鞋不够高恨不得垫上增高垫,在学校里旁若无人地雷利风行,下班后拼死拼活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宿舍准备第二天的方案。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cosplay变身美少女,或者曾以为参加过高考就可以拯救世界都不算是中二病,活过一段明明只不过是即将进入社会的职场小白,却看几篇攻略和心得就认为玩儿得转职场宫心计的日子,才是真正的不自量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没有经历过一段被幻想打鸡血的傻x人生呢?
拿到offer、顺利毕业、完成毕业旅行——这一切就像电影中灾难真正降临前的美好时光,主人公毫不知情,可观众早已做好看热闹的准备,准备在屏幕前目睹她遭受命运暴击。
第一间公司的女上司是个活得太明白的精英主义者。我作为跟她毫不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每天被她使唤端茶递水贴发票,以及帮她翻译简单到令人怀疑人生的外方邮件。
我终于在一个太阳西沉的傍晚望向办公室窗外后认识到,我不是《小时代》里的大幂幂,没有为我写好完美人生的郭敬明,就算把我自己贴在发票本上也不会引起老板的注意从而登上人生巅峰。
于是,第二天我头顶主角光环递交离职报告,一切都异常顺利,我第一次知道一间公司办理员工离职竟然可以如此神速。没有任何人跟我道别,我也就强行不卑不亢地大步走出写字楼的大门。
那一刻,我感到上帝手拿摄影机拉出一个大远景,在我的电影里,新的挑战即将登场。
第二间公司的老板是个处女座的碎嘴子。他的乐趣是调整公司内部人员构造,因此,我的职位名称一天一变,但一年多的时间里,薪水却十分稳定。
我所在的team是个有爱的小团体,我明白,这一点足以花光我第二个情节点中的所有运气。
很快,在碎嘴子老板的挑拨下,我们和另一个team迅速成为敌对组织,由于工作内容极不固定且老板项目多到分分钟可以宣布取消方案,掌握规律后,我们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来告黑状和勾心斗角。
最终,在另一个team被全员开除后,我们选择了全员离职,新的工作组效率极高地占据了整间办公室。
离开公司的那天我们组织了一次部门聚餐,team的设计师有些忧伤地说,“以后我们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同事了。”他说完后大家竟然哭成一团,我有一种又经历了一次毕业典礼的错觉。
失败的职场经历把我傲慢的“华尔街精英”错觉杀得片甲不留,我在社会大潮里遨游了大半年,用完了此前工作的所有存款,最后向命运低头:当时可能确乎真的是应该去参加考试的。
去年春天刷朋友圈,看到某校的招生信息上赫然写着“公费医疗100%报销”,本着一种病了就是赚了的心态,我飞快地向朋友了解了考研流程,又一次打开熟悉的网站,报名参加2018研究生入学考试。
正式开始复习前,我约一个考过N次研究生的朋友喝过一次酒,在朋友圈子里,大家都认为他最大的兴趣也许不是考上,而是考试本身。这种勇士型行为艺术令我们所有人都对他怀揣敬意,一传十十传百,他也就成为了另类的学术圈偶像。
那天晚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你永远都不会想到这件事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这位偶像最近一次参加考研前期,听说江湖上流传着一种考试宝典,只要买来习得精髓,便可以成功入学。他和朋友凑了些钱买了一套,苦心钻研数日依然没有看懂。于是他们将“宝典”转卖给其他考生,小赚了一笔钱,却被考生举报到有关部门,不得不离家流窜了几天。
故事太像段子,我始终将信将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面临大考的考生都会选择无限靠近玄学,有人烧香拜佛,所有宗教门类的大神必须统统参拜一遍;有人选择花钱,虽然知识是无价的,但安全感可以贩售。
像我这种在前序剧情里极其失败的角色,当然所有方法一个不落,就差每天睡前祈祷,恳请上帝盖章,让我确认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
这次考研和三年前一样吊儿郎当,除了用负能量给自己拼命充气外,没有达到任何预期中的效果。
我关注的考研号每天推送足量鸡汤,别人的励志故事读得人潸然泪下,不过,智者早就说过: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永远是什么样的人,给你100次机会,还是一样。
考研前一周我格外紧张,生怕自己难以自持,再一次打电话给我爸。那几天每天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知乎上的“考研裸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没有新回答,三年前的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我竟然也有邋遢地瘫在床上,靠着在跟我一样的loser中找同类来自我安慰。
准备考试的这段时间就像刚刚度过的这段人生,目标总是一降再降:从一开始的“高分录取”,到后来的“过线即可”,再到最后的“完成考试”。每一次调整目标就像每一次离职一样简单而草率,谁的人生不是行为艺术呢?
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平淡无奇了。我毕竟有主角光环,运气眷顾,在闹腾又滑稽的喜剧片结尾迎来了拟录取通知。
你问我是怎么考上的,我确实无法给出答案,对我来说,“完成考试”的目标已经实现,宏观上看,我也确实从弃考逃兵过渡到了作战烈士,如果要写一本史书,中间的这些鸡毛蒜皮甚至不会被一笔带过。
现在可以说,考研本身并没有带给我任何成长,我也从不相信一次考试可以扭转人生。但是,这种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真的很好,有时候不必强调努力过,其实,走过,就很不错。
毕竟,戏精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走过之后,谁知道上帝会给你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