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封神演义》的传播,周文王姬昌被囚羑里之事众所周知,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这一事件背后有着不少疑团。
1.为何被囚?
姬昌之所以被囚禁,《封神演义》的说法是,商纣王想要将姬昌在内的四镇大诸侯统统杀掉,但因为大臣们的求情而决定放他一马。
岂料,有奸臣费仲、尤浑从中作梗,姬昌再次陷入生命危机,最后虽然因为非凡的占卜术而免于一死,但却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在了羑里。
真实故事当然没有这么一波三折。根据《史记》记载,姬昌被囚禁,仅仅只是因为奸臣的谗言,这个人也并非费仲或尤浑,而是崇侯虎。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即周文王_图
《史记·殷本纪》里说,姬昌因为九侯、鄂侯被纣王残忍杀害一事而私下里为两人叹息,结果这事被崇侯虎知道了,于是他向纣王打了小报告。结果,纣王将姬昌囚禁了起来。
君王被关,周人自然坐立不安,于是赶紧搜集美女与珍奇宝物献给纣王。纣王大喜,当场拍板放了姬昌。
简而言之,纣王因为听信小人谗言而囚禁了姬昌,后来又因为收受财物而放了他。然而,真相便是如此吗?
2.可疑之处
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纣王是一个毫无政治才干又贪恋美人财物的十足昏君,这是历史上的一贯认知——他与夏桀一道成为了昏君的代名词。
对于纣王的荒淫残暴,《史记》里有着充分的描述,诸如宠信妲己、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等,但这些要么是说生活上的奢侈,要么是指国家治理上的严刑峻法,这些内容并不能说明纣王政治无能。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即商纣王_图
况且,司马迁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纣王的另一面,“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左传》里则称他 “百克而卒无后 ”,虽然最终失败,但之前却是百战百胜。
显然,排除道德判断,纣王无疑是一个文武双全、才能出众的君王,一如后来的隋炀帝杨广——虽然在司马迁的手里,这些特征反而成了他傲慢自大、刚愎自用的证据。
但无论如何他并不是一个缺乏才干的人,这样的人会仅因为谗言和财色的缘故,便犯下低级的政治错误,肆意摆弄一个强大的诸侯国首领吗?
纣王的荒淫无度_图
另一方面,刚刚将姬昌无罪释放后,纣王还立刻封其为西伯,意思是西方诸侯之长——所以西伯侯的叫法纯属无厘头。同时,又授予对方弓矢斧钺,这相当于后来的尚方宝剑,于是姬昌可以凭借商王的名义来征伐西方的诸侯。
纣王怎么敢授予前一刻还要置之死地的西伯姬昌这么大的权力?如何解释纣王通过种种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周人倍加信任的表象呢?
3.季历之死
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就要上溯到另外一个事情——即文丁杀季历一事。文丁是商纣王的祖父,季历是姬昌的父亲,文丁杀季历也就是前商王杀了前周王国首领。
我们知道,周人是一个古老的部落,据《史记》记载,他们的始祖后稷乃是尧舜时期的人。无论后稷是否有其人,起码在周人自己看来,周乃是与陶唐虞夏一样古老的部族。虽然如此,周部落的真正发展壮大还要等到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时期。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族群的统称_图
因为受到戎狄的侵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从旧有的居住地豳迁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在此,周人有了较为安稳的生存环境,可以大力发展农业,部落的实力逐渐得以积蓄壮大。
与此同时,商王朝的日子却逐渐难过起来,一方面是长时间的稳定统治带来的内部腐化,另一方面是周边各部落的不断反叛,其中尤以西北的戎狄和东面的夷方最为凶猛。
在这种局面下,商王开始扶持周人作为他征讨西方反叛势力的得力助手,就如同后来周扶持秦一般。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在武乙三年,商王“命周公亶父 , 赐以岐邑”,这其实就是承认古公亶对周原占领的合法性。
古公亶死后,季历即位,仍旧保持与商的亲密关系,并在武乙三十四年前往朝歌觐见商王。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此次会面中,武乙对季历大加赏赐,“赐地三十里 , 玉十珏 , 马八匹 。”
这次朝觐后的次年,季历便对西落鬼戎展开征讨。西落鬼戎在哪呢?根据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该部落活动范围在山西西部,即吕梁山和黄河之间。
这一地点距离周人所居的岐山有几百公里,其间还有黄河之险,无疑,这是一场艰难的远征。不过,周人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竹书纪年》_图
在同一年,外出狩猎的武乙死于一场离奇的天雷之中,颇类似后来的昭王南巡不归一事,于是有人推测,武乙恐怕也是死在征讨其他部落的战争中。武乙死后,文丁即位。季历又在他的支持下,先后讨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乎之戎和翳徒之戎。
这些部落同西落鬼戎一样,都活动在山西境内,他们都是对商王朝产生很大威胁的戎狄。特别是余无之戎,就在山西屯留一带,与商朝国都朝歌仅仅隔了一座太行山,可谓心腹大患。
所以,当季历在文丁四年攻灭了余无之戎时,文丁立刻封其为牧师,这当然不是个神职或者饲养场厂长之类的职务,而是诸侯之长的意思,跟后来姬昌的西伯类似。
文丁十一年,季历讨伐翳徒之戎,再次取胜,进而来朝歌献捷。但这一次,文丁非但没有给他任何奖赏,反而干脆利落地将其杀了。取得大捷反而被杀,这是为什么?
对于中国历史比较熟悉的人,脑子里立刻就会蹦出四个字:功高盖主,同时浮现出白起、韩信、岳飞等人的画面。虽然商周关系与并非后世的大一统王朝下的君臣关系,但道理一样。
殷商甲骨文_图
商人最开始扶持周人去征讨它背部的戎狄,其实打的是一石二鸟、两败俱伤的注意,然而,没成想却让周人做大了。
于是,过去的戎狄虽然被消灭了,但一个强大的周部落却取而代之,相比过去分散的诸戎,一个统一的周部落在背后虎视眈眈无疑具有更大的威胁。这当然不是商人乐意看到的。
怎么办?文丁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杀人,因此他便趁着献捷的机会把季历给杀了。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便会明了,纣王之所以囚禁姬昌,道理显然与文丁杀季历一样,都是因为周人的强大而引发了商人自身的不安。
而对于这一点,其实《史记·周本纪》早已点明,崇侯虎所谓的谗言讲的就是这件事:“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
4.放虎归山?
既然对周人有所忌惮,纣王为什么最终还是放虎归山了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纣王释放西伯姬昌的条件除了所谓美女珠宝外,更重要的还有修建灵台祭祀商人祖先与割地——“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司马迁虽然把西伯献地与请废除炮烙之刑联系起来,以此赞颂姬昌的仁德,但这只不过是后人的美化而已。
不过,献地也并非真正原因。
之前提到在商朝后期,除了西北的戎狄外,东部兴起的夷方也屡屡不服商的统治。
商时期全图_图
纣王主政时,目前明确可知的,他一共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征讨东夷的战争,分别是在九年、十五年、二十年。这些大规模的战争极大地消耗了商朝的国力,乃至于《左传》甚至把征讨东夷视作商朝灭亡的根本因素—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正因为商朝面临东部夷方的巨大威胁,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一旦杀掉姬昌,周人及其亲近部落几乎可以肯定会反叛——纣王最后没有杀掉姬昌而是释放了他。
同时为了稳住对方,他不但不吝封赏——封其为西伯,赐给弓矢斧钺,还特意把崇侯虎抛出来当作替罪羊,明确对姬昌说:“谮西伯者,崇侯虎也。”
可惜,周文王并不是吃素的,他明面上臣服于商王以迷惑对方,暗地里加紧布局实施翦商计划,终于到了武王手里,一切大功告成。
文:江河散人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