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西医仪器的古代,古人蛀牙了怎么办?

                                      古人蛀牙(龋齿),使用的是与现代不同的治疗思路。

到牙医那里检查牙齿,常常一下子发现好几颗蛀牙。蛀得浅就补一补;蛀得深了,还要抽神经,十分遭罪;有时明明补好了,过阵子又蛀,让人颇为苦恼。在没有西医仪器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处理蛀牙的呢?

蛀牙(龋齿),是牙齿常见的疾病。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的显微仪器可以观察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对于疾病病因的探讨,是用一套不同于现代科学、医学的逻辑在思考问题。

口腔呈弱酸性,容易蛀牙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骼的延伸,就像骨头一样,是活的组织,会持续不断地“再钙化”和“脱钙”。

在酸度非常低或是微碱性的环境下,再钙化的过程进行得比脱钙化快得多,而牙齿也会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强壮。当牙齿表面的酸碱值低于5.5(弱酸性)时,珐琅质的脱钙化就会进行得比再钙化来得快,导致骨质密度的流损。而当珐琅质变得脱钙化时,细菌就容易侵入牙齿,造成腐坏,成为龋齿。

现代人大部分的饮食物中,含有过多的加工糖分及精制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很容易就能被唾液中的消化酵素转换成糖分,而成为制造酸质细菌的最佳粮食。口中过量酸质产生的结果,就是容易蛀牙。

                                 口腔呈弱酸性,脱钙化就比再钙化快。图为蛀牙形成的过程。

而多数传统或古老的饮食习惯,会让唾液里含有碳酸氢离子,这种物质拥有抵制酸质产生的能力。所以,我们祖先嘴里的蛀牙比现代人还少。

胃火上冲、湿气聚集,使牙生虫

对于蛀牙的发生,古人认为是口中的蛀牙虫侵蚀所致。如《疡医大全?龈齿部?牙齿门主论》中提到(译文如下):

贪食肥美甘甜的食物,会导致牙齿破损疼痛,痛来痛去的,乃蛀牙虫积聚所致也。

由于牙齿属骨,为何会藏虫呢?主要是过食肥美甘甜的食物,使得胃中的火热过旺。胃火上冲口齿,加上湿气侵蚀,致使湿气聚集不散,牙齿生虫。刚开始只生一、二虫,久了就繁衍生殖过多,于是腐蚀损坏牙齿,导致牙齿脱落。一个牙齿坏掉了,又侵蚀其它牙齿,往往有终身受苦者。

古人治疗蛀牙,多用方子外治

此证必须外治,若服药内治,未必可以将蛀牙虫杀死,反而容易先伤到脏腑。

五灵至圣散

白薇、五灵脂各3钱,细辛、骨碎补各5分,研成细末。

先用开水将牙齿漱干净后,再用以上的药末5分,用开水调成稀糊状,含在口中漱牙许久,直到口中的口水满溢到无法忍受时才吐出,如此反复3次,就可以止痛杀虫了。

牙齿因为蛀牙虫侵蚀作痛,白微、五灵脂可杀虫于无形,细辛可散火,骨碎补可透骨、引药入牙骨内,则虫无可藏避之处,虫死则痛止。

五灵至圣散专治蛀牙疼痛,然而,若蛀牙病情发展严重,导致牙龈红肿发炎甚至化脓时,则不宜使用此方。宜改用以下方药外用治疗,甚至服用清热退火的消炎药。

黄连赴宴散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山栀仁各1钱,细辛、干姜各3分。

用法:共为细末,用米泔水漱口后,涂药于患处。

功用:此方专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齿肿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