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
“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当这些大红大绿外加闪光旋转特效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立刻就能识别出它们别具一格的气质。
我们称之为“中老年表情包”。
中老年表情为什么会长这样?又是如何凭借迷之审美,占领朋友圈的?
PART 1
表情包是人类本能
表情包并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事物,在最早的网络聊天里,你就能找到它最初的形态——颜文字。
:-D , :-(, :-P 。这种单纯由字母、标点符号或者数字组成的小人脸,是网络世界里最初的表情包,当手机还是黑白屏的时代,他们就出现在了人们的对话里。
后来,彩屏手机、触屏手机纷纷出现,表情包也从颜文字进化到了emoji,进而变成了如今的GIF动图。
在网络上聊天聊多了,自然就需要表情包——这并不是什么时尚,只是一种人类本能。
在我们沟通时,内容只是沟通要素之一,聊天的方法、动作带来的影响力比说什么更重要。就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沟通的动作占55%,沟通的方法占38%。
而当我们在微信上打字对话时,双方既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也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手势,自然会遗漏掉许多信息。
一句纯文字的“你在干嘛”,对象的情绪可以是很多种:质问的、好奇的、温柔的、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对于不喜欢用“啊”“呢”“呀”的男性来说,纯文字背后的情绪更难猜。
而表情包的出现就能救场了,配合不同的emoji或动态表情,对方的情绪和意图就更加直观。
人类对表情包的需求如此旺盛,自从QQ出现自定义表情包功能起,各种自定义表情包层出不穷,这样的表情包热潮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8.77亿QQ用户在2016年的聊天表情发送量已近3187亿次。
如今,表情包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黄色笑脸,猫咪、小人儿、明星、卡通形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出来的表情包——你甚至可以直接发送小黄图GIF。
PART 2
“中老年表情包”
“中老年表情包”的存在,随时提醒着在互联网里上蹿下跳的年轻人们:这里不止是你们的世界。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中47.1%的人都是30岁以上用户,23.1%都是40岁以上用户。4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还在逐年扩大,至少2016年就比2015年涨了0.8个百分点。70后的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也从2013年的6.6%上升到了2015年的11.7%。
显然,中老年人也开始成为各类聊天工具的强势用户,大量的中老年人开始使用微信、QQ进行及时通讯。
当大量的中老年人涌入QQ和微信,他们也带来了属于自己年代的表情包,比如:
你在一大早就能收到的问候表情——迎着太阳,鲜花绽开,公鸡打鸣,旁边还有闪闪的几个大字“早上好”。总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正能量。
尽管制作粗糙、审美奇异,“中老年表情包”却依然能在一众卖萌猫咪和影视明星的动图中屹立不倒。
不少人或许疑问,“中老年表情包”为什么总是长这样?
↓↓↓
温馨提示
前方有大量“中老年表情包”出现
Q1: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会闪闪发光?
一些研究者发现,反复呈现一定频率闪烁的视觉刺激可有效提高唤醒水平。当我们用闪烁方式呈现启动刺激时,老年人似乎更易受闪烁启动刺激的影响,即老年人比青年人有更高的个体唤醒水平。而这其中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青年人也喜欢动图,只是与老年人所喜爱的固定快速闪烁刺激类型稍有不同,它们频率周期相对较长,并且大多具有类似于情景及情节的内涵。
Q2: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字体又大,颜色又艳丽?
人的感觉器官因年老而明显衰退,视觉也随之显著减退。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视觉感受性也明显降低,视觉阈限明显升高。老年人对暗和光的适应能力下降,对整个光谱的颜色,特别是蓝绿色感受能力降低。对于颜色知觉,老年人常将一些颜色鲜艳的物体看成褪了色的。由于晶状体变黄滤去了短波光线,因而蓝、绿、紫色褪色最多,红色褪色最少。有研究发现,60-70岁和80-90岁老年人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是青年人的76%和56%。另有人发现从70岁开始颜色感受性明显降低,至90岁时能够正确辨认的颜色不到50%。除此以外,色彩饱和度越高,越能影响人的正性情绪。
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中,将物体放在对比度较大的背景上,颜色区分鲜明,可以便于视觉衰退的老人辨认。用大的字体来做表情包,可便于老人阅读与使用。其实不少青年表情包中也有较多较大字体,而颜色方面则对比度较弱,较单一。
Q3: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充满正能量?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动机发展的角度推论老年人的情绪加工有积极效应,即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偏向于加工积极刺激而回避消极刺激。研究结果发现,对情绪图片的注意,老年人对积极面孔有注意偏向;老年人再认和回忆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的比例比年轻人高。相对来说,老年人对情绪图片的注意和记忆更积极。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于负性情绪的加工能力有所下降,但对于正性情绪并未表现出类似的现象,对正性信息的加工能力维持较好,表现出一定的正性偏向,这称为年龄相关的正性效应。
如此看来,“中老年”表情包不但自身充满正能量,也一定程度上为降低青年人的消极偏向做出了贡献。
Q4: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高度还原?
有研究表明,40岁左右的成年人表现出面孔察觉能力和差异感受性的下降,但对其认知及脑机制过程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对简笔画面孔认知能力出现衰退,因此他们更愿意看真实面孔还原的表情图片。其原因可能是皮层功能会因年龄增长而下降,神经元呈现出衰退趋势,但是中老年人为了完成对面孔的识别,会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调动更多的脑资源。对于老年人来说,识别一个更加逼真的表情,比费神辨别一个简笔画表情包并思考表情包背后的深意可容易多了。
Q5: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充满怀旧?
怀旧指的是个体怀念过去的事物、人物、地方甚至经历或感受。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每周都会进行怀旧,怀旧现在不仅出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费领域,甚至已经渗透到各类产品和服务消费层面上。怀旧的性质与特征都是以积极为主的,只有极少部分是消极的;怀旧事件之所以让人觉得怀念,主要原因是它带来了美好积极的回忆。
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给被试一定的词语,主试呈现一张词单(如:baby,fire),要求被试将自传体记忆与每一个词联系起来:在第二个阶段,这组己由被试建立起自传体记忆的词再次被呈现给被试,要求他们回忆相应的事件是多久以前发生的,运用这一方法可得到跨被试不同生命阶段的自传体记忆的分布曲线。结果如下图,记忆数目随年龄下降,但中间有一个起伏在二十岁左右,记忆有一个上升,这一上升被称为怀旧性记忆上涨。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个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意气风发时的经历,使用带有怀旧意味的表情包(比如革命时期)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老年表情包”竟然有如此多学问
和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交流时不妨也多用用“中老年表情包”吧!
本文由科界平台编创,内容整理自湾流、凤凰网,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