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及的90后,上不去的80后,都需要猎头来拯救

上两周有篇文章爆红,叫做《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内容大量失实,却引发朋友圈刷屏。

走红技巧还是用贩卖焦虑的手法撩拨到了职场人的焦虑。

现在的职场人几乎没有不焦虑的:

即将而立之年的90后展露锋芒,等不及想要“上位”取代80后;

已到“油腻之年”的80后则是时间、精力都不如年轻一代,不仅要面对晋升通道变窄的现实,还要焦虑90后的虎视眈眈。

不同的年龄,相同的焦虑

一位90后朋友在北京一家明星创业公司已有4年。亲眼见证公司从小到大,从扁平到繁杂的全过程。她所在的部门总监换了三茬,最近两茬总监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丢给她。他快成了有实无名的总监。

每次总监离职的时候,她总会期盼着老板会不会重用他一下。但在“空窗期”挑完重担后,老板总会嫌她年轻,空降一个“油滑的80后中年油腻男”。

虽说对现状不满,但她依旧不愿走。原因是,干了4年,公司融资到了D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市,现在走沉没成本太高——她现在已经27岁了,或许再等几年就能等到公司上市,到时候说不定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到底还要干几年才能上市?她也不清楚。为此她还拒绝了很多公司对她抛出的橄榄枝,有些公司给出的薪水甚至是她现在的2倍。她现在总是处在艰难的取舍之中,为“看不到头的期待”与“近在咫尺的快钱”纠结。

另外一位80后朋友,或许就是这位90后朋友眼中“尸位素餐的80后中年油腻男”。

这位80后朋友已经34岁,在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从13年到现在已经有6年,也见证了14年这家巨头上市。

16年、17他本来有一次升职机会,每次在机会面前他都非常主动,做很多分外的工作,但似乎老板对他总是不置可否。

多次下来,老板这种“吊胃口”的玩法已经让他心生厌倦,甚至干脆“积极怠工”,把更多精力投入家庭生活,拿着还不错的薪水、股权“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做事不上心但也不犯错,在互联网“新国企”混日子。

虽说也对现状不满,他也不愿走。原因是,在这种巨头公司做了6年。前几年他拿到了期权,期权兑现后他已经在北京买房买车,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生活。老资历已经能让他以相对不饱和的工作节奏拿到高薪,现在家庭稳定,没有必要舍弃稳定的生活再去“第二次创业”。他也沉醉于巨头光辉给他带来的行业便利。

即使如此,这位朋友依旧还是充满了不安与焦虑——他也知道互联网行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这看似大而不倒的巨头迟早也会面临业务下滑的风险,而且他所在的事业部业务已经非常陈旧,他自我评价“再这样过个三五年,我或许要在这家公司待成废人”。

猎头能拯救你的工作和生活

后来有一次去问过在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工作的同学,这种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这位朋友说,这两个不愿意离开现有岗位的朋友,陷入了常见的职场困境。

前者其实没必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上市愿望而继续虚耗,后者则是沉浸在历史之中,享受平台带来的行业便利。

这种僵持现状必须要有一些突发事件来打破,否则他们还会继续在里面温水煮青蛙, “因为一家公司、一个岗位干的时间太长,眼界和做事方式都容易收到限制”,如果把职业生涯放长到30年-40年来看,其实这几年都是在岁月蹉跎中浪费光阴。”

但这种僵持对未来职业发展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会影响到生活节奏。尤其是后者,一旦遇到失业风险,甚至容易重现“某兴6年老员工跳楼身亡”这样的惨剧。

他最后开玩笑,“以前对猎头有需求的一般是35岁左右的中高端职场人士,但现在我强烈建议85后、90后也需要和我这样的猎头聊一聊,认清现实,把握好好生活。”

这样的话其实猎聘CEO戴科彬在2017年也曾提到——整个猎头市场上用户在偏向年轻化。猎头也并非奢侈品,在职场中不论是中高层,还是基层,每个职场人都需要一个猎头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并为其推荐更好的职场晋升路径。

via.猎聘网2017年12月

《全国猎头猎取人才行为大数据报告》

像这次猎聘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城猎头见面会,每次上午场都是35岁优先专场,来到现场的职场精英都是希望能破解35岁职场危机;而每一次下午的大众场则是成了90后活跃的舞台,90后希望借助猎头加速职场进程,寻求自我实现。

过去只是停留在电视剧、停留在外企、聚焦在高端、成熟技术人才身上的猎头,似乎正在被越来越多普通职场人士所重视。

原因在于,行业环境、社会环境正在剧变,工作环境、求职方式也因此剧变。

1、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传媒等行业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让很多年轻人在三五年间就得到了过去5-10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的经验,他们的职业发展节奏很快,也让90后们对猎头的需求前置了。与此同时,年轻人收获财富、社会地位的同时,职业规划心智不够成熟,需要有猎头帮助其理性分析。

2、年轻人的迅速成长让80后这一代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5岁左右的职场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的焦虑比90后职场人还要重。在这个关键阶段,如果不做好职业规划,很容易生活、家庭变得一团糟。去年“某为清理34岁以上员工”以及“某兴6年老员工跳楼身亡”两个事件就是最典型案例。

3、企业对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匹配,还要求个性、做事风格匹配;

行业流动性太大使得用人成本都非常高,企业在招聘时越来越倾向于内推或者是猎头推荐,希望找到和能力、三观、风格都和公司相匹配的员工。现在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让员工几乎把公司当成家。朝夕相处的环境中,各方面匹配显得很重要。让很多年轻人也希望借助猎头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

让猎头成为每一个人的首选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国内真正接触过猎头的求职者还是少数,大多数求职者也还是习惯了海投简历。

从事实上来看,国内的猎头行业从萌芽到现在仅仅20年的时间,而且此前的用户大多数为外企员工以及技术岗员工,依旧有很多人没有真正尝试接触过猎头。

从社会整体认知来看,大家对猎头这个行业的了解还是不够清晰。这也是去年电视剧《猎场》会走红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呈现出了很多更精细的需求。比如很多公司在寻找新人时喜欢通过朋友内推,职场人在寻找工作时,也更倾向于通过朋友寻找靠谱的公司。

这种方式相比于海投简历通过HR招聘的优势在于,知根知底,在性格、秉性方面容易交底,在价值观层面更匹配。

这种“通过朋友”的方式,让很多中间人已经充当起了“猎头”的一部分身份。但是中间人毕竟不过专业,让普通人享受到既高标准又个性化的猎头服务,才是最好的方式。

猎聘过去一直在线上服务用户,这次继北京上海之后,又在杭州深圳“猎头见面会”,也是让求职者和猎头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让大众都能感受猎头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猎聘做这一系列工作,也是为了未来国内职场适应经济环境转型做铺垫。

在其中我们也能看到猎聘对求职者、行业、社会带来的更多积极影响。

1、让更多普通求职者能够认知到猎头的工作性质,享受到更专业的咨询、指导服务,让“找猎头”成为很多求职者求职时的第一选择;

2、让更多企业意识到猎头的作用,做好企业、求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现在很多创业公司还是停留在关键岗位缺人时在朋友圈发状态求推荐的状态。但是有条件的创业公司,如果通过猎聘这样的平台或者通过猎头公司找合适的人才,会相对更高效一些;

3、让求职者和猎头之间建立相对稳固的关系,甚至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猎头朋友,类似于家庭医生,能够随时为求职者提供职场建议,让猎头成为人们日常相伴的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

等不及的90后,上不去的80后,他们都是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剧烈变化之中的新一代职场人士,他们在面对天翻地覆的变化时,缺乏前路可以参考,事实上60后、70后的职场环境也没有太多参考性。

不过,猎头可以成为帮助他们应对变化时的好帮手。科学、理性、健康的求职方式,也将猎头见面会这样的活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