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可谓人人谈之色变。因为肾脏在人体内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肾单位不具有自我修复功能,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导致肾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出现肾衰。
然而有一类人,一出生就注定比别人更容易得肾病,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幸。
根据2018年4月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献显示,过早出生的人“天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得肾病!
一、至关重要的10个月
众所周知,怀胎十月,也就是从受精卵到出生,胎儿在母亲肚子里呆需要大约40周左右的时间。
肾脏发育从第6周开始,一直持续到第36周。其中60%的肾单位在25-36周之间发育。这些肾单位,将供它的主人一生使用。
早产儿(出生时未满36周)在出生时,肾单位正处于发育的“冲刺阶段”,也就意味着早产儿一出生就只能拥有比普通人更少的肾功能。
二、过早的肾脏负担
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主要通过母亲的肾脏排出体外。早产儿的肾脏在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要负担起承重的排毒重任。就好比让一个缺少轮子的汽车,装满了货物去跑。
由于较少的肾单位和过早的暴露于有毒物质,导致早产儿的肾脏负担过大,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个风险可能不会立刻体现在婴幼儿期的早产儿身上,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加上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这种风险就可能转变成慢性肾脏病。
三、急性肾脏损伤
部分早产儿,会出现急性肾脏损伤的症状。经过治疗可以得到缓解,但在此过程中受损的肾单位,无法再生。上文中有提到,早产儿的肾单位本身就比正常人少,急性肾损伤会导致肾单位进一步减少,最终进展为慢性肾脏病。
这类人,就需要终身治疗,并且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免进展到尿毒症。
四、早产儿应定期检查
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发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定期检查可以帮助高风险的早产儿尽早发现慢性肾脏病,并及时治疗。
建议有患病风险的儿童,最早2岁就开始进行CKD标志物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压、血肌酐、尿蛋白等项目。
并不是所有早产儿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CKD风险,当然定期的体检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Michelle C. Starr and Sangeeta R. Hingorani. Prematurity and future kidney health: the growing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09 Feb 2018, 30(2):2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