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家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提出了汽车行业一大重要变革举措: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会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日子为期不远,笔者认为,对外开放和股比放开短期内会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些冲击,但从产业本质和长期趋势来看,必将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品牌汽车发展的鲶鱼,带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不可否认,全球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在产业起步阶段,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在一段时期内用关税逼迫跨国车企来本国投资,建立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做本地化生产,以便吸收技术、分成利润,创造GDP、就业、税收,打造出自己的汽车产业链条。
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产业和中国品牌汽车,中国对进口汽车曾经长期实行最高220%的重度关税和配额限制。汽车关税也曾是中国加入WTO谈判最艰难的一部分。2001年底加入WTO后,中国在2006年7月把汽车进口关税从80%降到25%,完成最后的关税减让承诺。
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今非昔比。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888万辆,这个数据排名全球第一,且已经连续9年蝉联销冠,远远超过了美国1724万辆的年销量,占据全球市场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以长安、吉利、上汽、长城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发展不断呈现整体向上的趋势。在2月份乘用车销量前十的席位中,中国品牌夺得了五席,与合资品牌平分天下。而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足够的市场份额。
换而言之,中国品牌和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过了需要保护的起步阶段,需要经受开放竞争的洗礼,来进行新一轮产业升级。
比起中国品牌,全面开放下跨国汽车企业的博弈筹码并不充裕。
诚然,对外开放和股比放开后,对于不少拥有外资伙伴的中国品牌汽车而言,必然带来一些短期内的挑战,诸如外资伙伴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将会增强。
但理性分析下来,跨国汽车企业强势挑战现有局面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实在过于高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跨国汽车企业或许都会维持现有局面,更不会出现所谓的强制单飞的局面。
以目前的合资车企来看,较早一批成立的合资企业大都已经在到期前续约:大众与一汽,2014年续约至2039年;大众与上汽,2002年续约至2030年;宝马与华晨,2014年续约至2028年。
于1997年成立的上汽通用,合资期限为20年,至2017年到期。虽然对外没有公开续约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双方都从合资企业中受益良多不可能拆伙。事实上,处于销量排行榜前列的合资企业,双方都没有理由杀掉下金蛋的鹅。
而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福特等跨国汽车企业,与中方伙伴的合资协议尚未到期,续约还未提上日程。虽然政策允许独资或调整股比,但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双方仍对对方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价值,保持原样是大概率事件。
对不对消费者胃口,决定着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品牌汽车的未来。
回顾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里程,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其实大道至简,规律只有一条:谁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谁就是产业和市场的主导者,关税之类的贸易保护效果只能显现一时。
汽车作为全球性的耐用性商品,最终是要面向消费者的。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取得飞速成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汽车企业最懂消费者,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汽车产品和服务。在经历了多年的成长和积累,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2013年中国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为40.3%,而2017年已经达到了43%左右。正是中国品牌汽车日益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最生动体现。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外放开的产业政策或将导致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概率大增。但于特斯拉而言,要真正征服中国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深度冲击,除了卓越的产品体验,还需要有亲民的价格。就当前而言,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特斯拉的价格成为影响购买的一大阻力。对于中国品牌汽车而言,打造极致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就成为抗衡特斯拉的关键。
总而言之,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之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做强做优,中国品牌的振兴崛起,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矢志不渝的做好自主创新,必将是唯一一条也是大有可为的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