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哪位将领掀起了投降潮?连乾隆帝都为他打破祖制驳斥官员

乾隆书案旁接到了吏部反对其提拔一个叫李侍尧的满洲副都统人事任免案,理由是违反祖制。所谓祖制即是汉族武官不能出任如此要职。乾隆立马驳斥吏部官员意见说:“李永芳的玄孙,怎能与其他汉军相提并论?”《啸亭杂录》

乾隆所说的李永芳究竟为何人,其功劳竟然可以庇荫祖孙如此之久,引得乾隆竟然以如此高规格重视?甚至要通过提拔其玄孙作为其隆重的身后待遇。

原来,李永芳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他却是大明王朝第一个投降的武官,一度开启了明朝武将投靠后金的先河。

《满洲实录》中李永芳投降图

李永芳作为当时驻扎抚顺时的武官,在努尔哈赤宣传“七大恨”出兵正式攻打明朝时,在努尔哈赤的心理战下,李永芳全面崩溃。

当时是1618年,努尔哈赤发重兵围困抚顺,并给李永芳发来劝降信:“明朝发兵帮助叶赫,我才率军来攻,你只是一个游击,能够打过我吗?”这是摆事实,接着努尔哈赤又对其一顿褒奖,给其倒戈后重用的信号:“你很有才智,识时务,我国正需要人才,像你这种人才我怎能不加以重用?”

后面又进行了威慑说:“你要是想战的话,我军弓箭可不认识你。你若出降,我便保城中百姓安宁,你别以为我在恐吓你,我若连你这区区一城都拿不下,还出什么兵?降不降,你好好考虑。”

早已对大明不满的李永芳未做多久思想斗争便决定投降。此后大明的第一座城池抚顺成了后金努尔哈赤的第一个战略区域,其所处位置十分重要,成了进一步攻打大明的后方基地。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_图

虽然职务不高,却掌握大明军事规律和政治信息,对于努尔哈赤来说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级斗争成果。不仅如此,有一个投降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对于只有几万人马的努尔哈赤来说,减少消耗,是其能否保存实力又层层推进蚕食大明的最高级战略方针。

李永芳的轻松搞定,证明了努尔哈赤的战略判断:大明王朝已经离心离德,内部意志力已经被瓦解。虽然此前明朝已经看出努尔哈赤的日益坐大,却未能料到努尔哈赤的惊天全局战略,一直将其视作骚扰边境的散兵游勇而已。为此要李永芳“官游记,守抚顺所”似乎是对等战略部署。“于宽甸调拨六百名隶之抚顺,而改备御为游击,即以李永芳摄其事。”《清史稿》从根本上来说,大明虽然予以调防,却未能给予高度的军事重视。在李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后,自此开启了大明王朝将领投降潮,而李永芳正式成了开启投降的羊群效应的第一人。

明末辽东形势图_图

为了进一步争取人心,努尔哈赤提升李永芳为三等副将,并将满洲贵族女子许配给他,李永芳摇身变成了抚顺额驸,死心塌地为努尔哈赤卖命。此后的攻打明朝战争中,李永芳每战必随,他的作用不在于战斗力有多强,而是让战场中的明朝将领士兵看看投降后的李永芳的高标准待遇,是进一步用这种“榜样”扰乱军心,弱化明军战斗力。果不其然,这种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如同病毒一般,快速蔓延在明军的思想。

此后在攻取清河、铁岭、辽阳、沈阳战役中均有出色表现,还主动策反了许多明朝官民投降后金,一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努尔哈赤更是用了一个更大套路,给他来了一个所谓的“免死三次”的特权,让他继续成为后金招降的名片。虽然是一个低级武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明朝高级将领的最终选择。

努尔哈赤的接班人皇太极显然继承了这一战略方针并将其运用到极致,软硬兼施,甚至用了“七擒七纵”式的大牌对明将招降,尽最大程度的招降。在精神和战斗力上彻底瓦解明朝军事力量,这是他们以少胜多的制胜法宝。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_图

把守重要的宁远城的祖氏三兄弟成了皇太极的重要招降目标,有了之前的李永芳,就有无数个李永芳,其心理大致相同,只不过难度有所不一样而已。崇祯四年(1631)皇太极在战役中俘获了祖大寿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他故伎重演,给他们最好优待,并以此招降祖大寿。第一次祖大寿挺住了。第二年,皇太极再次围困城中粮空的祖大寿,这次与祖大寿城下之盟,为了表示对祖大寿的高度信任,让他做先锋带兵攻打锦州。在锦州城下,祖大寿甩开大队人马逃入城中。此时皇太极招降的战略高度和勇气再次表现出来,他下令在此关键时刻要好好安慰与祖大寿一起投降的降将,并给祖大寿的儿子们赐予宅院,尽全力安抚。

皇太极的招降战略是成功的,虽然此后历经了漫长的七年才再次俘获祖大寿,这一次,祖大寿以为不免一死,出乎意料,皇太极依然对其诚恳劝慰,最终祖大寿被彻底征服。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后来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重要的汉将归降,满人夺取天下根本无法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努尔哈赤厚待李永芳的主要原因,招降的不只是一个李永芳,而是比李永芳十倍重要的手中握有重权的高级将领,尽管那时没有具体目标,到了皇太极这时,对于招降的整体战略部署越来越清晰具体。

洪承畴(1593.10.16—1665.04.03),字彦演_图

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这年三月,明朝和满洲之间发生了一次关键性战役——松锦州之战。吴三桂的舅舅洪承畴锦州的最高驻防将领被俘后,也曾一心想死,在满洲的监狱里日夜大骂,不吃不喝。皇太极对此早有准备,全力做思想说服工作,给他精美衣食待遇,时不时还要去监狱中看望,当看到洪承畴衣服单薄时,脱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给他披上,并且温和问道:“先生得无寒乎?”这招果然奏效,洪承畴直直地望着皇太极很久,感叹说:“真命世之主也!”乃扣头请降。

至此满洲招降的战略逐渐达到高潮,在此后的关键性抉择之中,在皇太极的多重手腕下,吴三桂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冲动,彻底投入了满洲怀抱,这一投不要紧,整个大明王朝彻底被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趣的是,一百年之后,乾隆在研究贰臣传名单时,还是将第一个投降的李永芳列了进去,尽管这并不妨碍他重用其子孙。乾隆在1778年重修抚顺城,为了纪念努尔哈赤立国大业,在心里一定把第一个投降派李永芳深深地想起。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赵立波

参考文献:《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