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售到电商巨头们的自动化之战

近两年,国内的新零售可谓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放眼全球来看的话,步调也是惊人的一致。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传统的零售巨头等,都在尝试不断扩张自己的商业边界,试图抓住下一波零售风口——在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同时,也免得自己落伍。

要知道,已经有不少零售商开始掉队并被淘汰。去年至少有18家美国零售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其中最大牌的就是玩具反斗城。而电商巨头和零售巨头大战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线下门店的自动化之战。电商想通过相关的自动化技术来无缝切入到线下零售领域,零售商则是想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来提升体验以挽留消费者。

自动化大战开启:着力点在“无人”

当下,在电商和零售商展开的大战中,最具噱头意味但同时又最具开创新的,就是“无人”。整个线下门店没有导购员、没有收银员,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够轻松购物,这是电商和零售想要通过自动化实现的终极消费体验。

具体来看,比如阿里、亚马逊、京东等技术驱动型电商企业,正在构建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组成的一整套自动化消费流程系统。比如亚马逊旗下具有实验性质的便利店Amazon Go就通过数百台摄像机和货架上的传感器等,帮助消费者自动记录所选的商品,并在他们离开时自动收取费用。

而阿里则开设了35家盒马生鲜店,将在线订购和自动结账融为一体。消费者可以在收银台进行商品扫描,并通过面部识别的方式付款。此外,京东在去年12月份表示,它已经与开发商合作建造了数百个自己的无人便利商店,相关企业可在商品上放置可读芯片以自动完成结帐流程。而且京东也在测试新的便利店,无需使用芯片标记商品。更重要的是,阿里和京东都在计划将自家的自动化消费系统出售给其他零售商。

为了对抗这些电商巨头,一些世界顶级零售商和小型科技初创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它们不仅希望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希望提升消费体验,并阻止阿里、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去主宰实体零售领域。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正在几十个地点测试Bossa Nova机器人,以减少繁琐工作,从而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而在沃尔玛4700家的美国商店中,其中120家能够让消费者使用手机扫描商品,并直接付费。

而初创公司也在努力,试图让零售商的自动化技术能够与亚马逊的系统竞争。比如AiFi这家公司就尝试为任意零售店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据称这一方案将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实惠性。而且根据金融数据公司Pitchbook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投资家在过去两年中每年向零售自动化初创公司投入1亿美元,高于2015年的6400万美元。可见,围绕线下门店的战争已经愈演愈烈。

人类岗位减少?或许没有那回事儿

不管这些电商和零售巨头、初创企业等如何兴致勃勃地研发相关自动化技术,它们始终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当这些技术全面落地,人类岗位是否会减少?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及技术在增加零售领域人类岗位的不确定性。要知道,此前因为网上购物需求的暴涨,已经影响了线下的很多零售岗位。

去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项分析表明,一旦自动化技术完全被接受,全球30%至50%的零售岗位可能面临风险。不过就目前来看,零售商和电商巨头都正在淡化自动化对就业的威胁。比如身为美国最大私人雇主的沃尔玛就表示预计自动化不会导致失业,相反的是新技术意味着让员工去花更多时间帮助客户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对此,沃尔玛运营副总裁John Crecelius表示,“沃尔玛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我们认为这是在帮助我们的同事。”

此外,部分电商也在开始开招新职位,比如高级房地产经理。亚马逊就正在寻求扩大去新的领域,该公司有一位高级房地产经理的新岗位,负责新Amazon Go的“选址和收购”以及“潜在地点”的实地考察。看来,这是又重新制造了新的人类岗位。

促使越来越长的新产业链诞生

其实对自动化技术影响人类岗位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更不会引发独立的行业。相反的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成长和落地,能够促使越来越长的新产业链诞生。如,物联网方案供应商、线下零售智能平台等。

这也意味着,自动化技术其实是能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进而带来更多的岗位,也促进着社会经济和消费形态进一步向前发展。那些对自动化技术排斥的想法,基本上是无稽之谈。说到底,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没什么可怕的!(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