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神”眼里,这些历史人物无论功绩多大都依旧只是个跑龙套的

历史上名声赫赫的战神,如秦白起、汉韩信等等,其功业无不让人钦佩不已。他们能够站在同时代的最高点,俯看众生,傲视群雄,总有他们不凡的一面。在这些最高级别的战争大咖眼里,无数人都是不入法眼的。虽然有些人有战功累累,名书竹帛,或许在他们的眼中,依旧是一个跑龙套的。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_图

一、韩信看不起樊哙

汉高祖刘邦打天下,韩信功劳最大。刘邦自己表扬韩信: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那是百战百胜的汉朝第一战神。打败项羽,天下太平,刘邦忌惮韩信的才能,找个借口,把韩信的楚王撸掉,封了个淮阴侯。韩信也知道刘邦防着自己,现在回到长安上班,能不见面就不见面。经常请病假,翘班。

没事韩信就在长安的大街上晃荡。一天走到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房子前面,抬头一看:舞阳侯府。韩信想起来是刘邦的连襟樊哙的家,于是上前让人通报,说韩信来了。

樊哙(kuài)(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_图

只听里面噼里啪啦乱成一团,一会儿大门大开,穿戴整齐的樊哙率一大拨人跪在门的一边,声音中透着惊喜:“大王您今天怎么会光临小臣家啊?”韩信笑笑走了进去。樊哙山珍海味摆了一桌请韩信品尝,极尽恭敬之能事。吃完,韩信告辞,樊哙依旧跪拜相送。韩信走在街上,仰天长笑:“想不到我韩信,今天和樊哙为伍。”

樊哙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勇士,鸿门宴危在旦夕,是樊哙挺身而出,冲进宴会厅,义正言辞地指责项羽错怪罪刘邦,才为刘邦最后脱离危险创造条件。刘邦年纪大了,不想见人,好几天不上朝,大家伙担心地要老命,也是樊哙带头闯进宫门,把刘邦拉起来。这个关系和功劳,都是朝野闻名。更不用说出生入死,脱下衣裳,全身都是碗大的疤痕。

这些在韩信的眼里,都是烟云。樊哙就是一勇之夫,在韩信下的一盘大棋里,永远都是一个小卒。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_图

二、李靖牺牲唐俭

大唐第一战神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一生战功显赫,名垂青史。后世《说唐》类小说,李靖变成神仙。秦叔宝程咬金他们碰上妖仙魔道打不过时,李靖必到,一番呼风唤雨,打败敌人,成为唐军的胜利保障。

贞观四年,唐军在李靖率领下,一路猛打,把东突厥打得只余几万人退守铁山。东突厥颉利可汗派人称降,其实想苟延残喘,以期东山再起。唐太宗派大臣唐俭等到达铁山,安抚颉利可汗。

李靖当即表示,使者一到,敌军一定放松警惕,正是突然袭击,消灭敌人的良机。他说:“机不可失,像唐俭之流,死掉也不足惜。”

他下令选精兵一万,从白道袭击突厥。突厥果然不备,唐前锋二百精骑在大雾中抵达,如天兵降临,突厥兵大乱。李靖大军随即杀到,打得敌军溃不成军。颉利可汗被擒,东突厥宣告灭亡。

唐俭(公元579-656年)_图

幸运的是,唐俭乘乱逃得性命,史书上加上一笔:助灭东突厥。这个光荣的帽子戴在头上,怕让老唐同学哭笑不得。

唐俭的老爸和唐高祖李渊是好朋友,他从小和李世民在一块。在太原时见隋室政乱,劝李氏父子起兵争天下,算是李家初起义兵的襄赞之臣。武德二年,唐俭被军阀刘武周捉获,在狱中得知唐将独孤怀恩密谋造反。他想办法把消息传给了李渊,把正要去独孤怀恩驻地的李渊拦了回来,算救了李渊一命。

所以唐俭是大小功劳一箩筐,后来也是“凌霄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在李靖看来,消灭东突厥的重要性,远远地超过了唐俭的性命。

其实李靖此举,是效法韩信攻齐。当年韩信率汉军兵临齐国城下。刘邦的使者“高阳酒徒”郦食其已说降了齐王田广。齐军对汉军不设防,韩信发出突然袭击,一举灭齐。齐王丢掉江山前,把郦食其活煮了。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人_图

三、吴起杀妻求将

战国时的战神,吴起算一个。他是卫国人,在鲁国当官,妻子是齐国人。齐伐鲁,鲁国人想用吴起,怀疑他的裙带关系,吴起杀了他的老婆,表明心迹。鲁国人遂以吴起为将,大败齐师,吴起名声鹊起。

吴起心很狠,年轻时四处游学把家里的财产耗尽。乡里人笑话这个一事无成的家伙,只会夸夸其谈,一点事也做不成。吴起大怒,杀了三十多个人逃离家乡,离别时咬着胳膊对母亲说:“我成不了将相,誓不回家!”拜孔子的门生曾子为师学习,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曾子是孝道的吹鼓手,怎么能容忍这样的学生?就把他赶出师门。

这样杀妻求将,母丧不归的人,在当时受到了道德的大大谴责。但他用兵如神,先在魏国为河西守,打得强大的秦国不敢西顾。后在楚国为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威胁到赵、魏、韩三国。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兵强马壮,是国际战事中的绝对优势国,这个水平,的确非凡。

后世曹操在他的求贤令中就明确说到,像吴起这样超级将才,即使有再大的缺点,也是我要征召的对象。曹操进一步说明,天下这么乱,你德行再好,与世事无补,有什么用呢?

所以吴起为了自己名扬天下,杀个把老婆,算个什么?

蒯(kuǎi)良,字子柔_图

四、蒯良笑黄祖

历史上的这些典故,在后人手中越编越有戏。罗贯中先生的大手笔写就的《三国演义》,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舍我车、取敌帅的战略描写。

演义第六回写到:孙坚跨江击刘表。说江东猛虎孙坚出兵进攻荆州刘表,打得刘表节节败退。刘表帐下高参蒯良出了个妙计,引诱孙坚“匹马走砚山”,被伏兵乱箭射死。吴、荆两军混战,孙坚的尸体被荆州军抢去,荆州大将黄祖被江东军活捉。孙坚的儿子孙策提出休战,用黄祖去换回孙坚的尸体。

装作雅量很高的刘表表示同意。书中写到,蒯良忙劝道:“不可不可,孙坚死了,几个儿子都还小。这是一举消灭孙氏,占领江东的好机会。现在允许讲和,还给他尸体,让他休养生息,将来可是荆州的大患。”刘表说:“咱们的黄祖同学还在他们手上,这怎么行?”蒯良讲道:“舍弃一个无谋的黄祖得到江东,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黄祖(?-208年),东汉末年将领_图

像黄祖这样的家伙,只配去打打酱油,弃之如敝屣,有什么可惜的呢?刘表表示:我和黄祖是心腹之交,弃之不祥。还是同意了孙策的条件,换回黄祖,双方休战。

这个故事,点出了蒯良高级的战略眼光,刘表则几个缺点都有了:目光短浅、妇人之仁和假风雅,还顺便带出黄祖的无能。随着后来孙策、孙权兄弟的重新崛起,蒯良的先见之明得到证实。江东一步步蚕食着荆州的地盘,终成荆州的最后主人。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人说“慈不掌兵”,道出所有赫赫武功之下,有多少枯骨,多少血泪。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米七六

参考文献:《史记》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