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这个日本“军神”,挑起海战让清朝受尽耻辱

大家一看题目,立刻就明白了。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东乡平八郎。

“一生伏首拜阳明”这句话突然在许多人的圈子里流行起来。拜阳明先生是没错的,但说这句话的人,咱们真的需要认真解读一番了。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别号阳明_图

1.

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征服与个人军国传奇的国家。于是,能以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东乡平八郎,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日本人的军神。据说,在给东乡平八郎的庆功会上,面对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当然,这事的真伪有待确认,最起码日本正史之中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在日本,研究王阳明的人并不在少数。那么,这个东乡平八郎到底是不是王阳明的粉丝呢?风林秀认为是的,只不过,他崇拜的却不是阳明心学的精髓部分。

现在许多人一提王阳明,立刻就要说“知行合一”。一时间,“知行合一”成了王阳明的“LOGO”了。而东乡平八郎甚至包括许多的日本军界人物,应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也正是这个被曲解了的“知行合一”。

其实,所谓的“知行合一”,它所对立的是“格物致知”。

当年,王阳明遭到太监刘瑾贬谪,曾经在贵州的龙场,有一个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格”了三天的竹子,累得筋疲力尽,最后也没有“致知”。所以,最后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格物不能致知”。

王守仁书法墨笔纸本立轴_图

既然说,“知”不是从格物中来的,那是从哪里来的呢?之后在很长的时间里,王阳明通过自己的研究,终于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那就是:“知从心中来”。为了解释这个结论,他创造了著名的“四字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大家看,阳明先生认为,心是一切善恶的本体之源,意念一动,立刻就产生了善恶。如何判断善恶,知道善恶,分别善恶,才是真正的良知。那么,“为善去恶”就是真正的格物。

要理解阳明先生的“四字教”,只需要扭住两点:一点就是,心中必须有“善”念。做事,一定要以“善”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二点就是,明确了目标马上就去做,这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知行合一”。

所以说,“知行合一”的前提是“善”念!这点才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那么回过头来,再分析一下东乡平八郎,就知道他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了。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_图

2.

1871年2月,日本海军精选出12名最优秀的军官,派往英国去留学深造,东乡平八郎入选。在英国,一呆可就是8年的时间。

在电视剧《北洋水师》里,说东乡平八郎与刘步蟾、邓世昌、方伯谦等人都是同学。不过,也有资料说,邓世昌因为属于粤系,在闽系军官里并不受待见。因此在当时福州船政局的闽系留洋名单里,就没有邓世昌的名字。所以说,邓世昌应该没有在英国留过学。不过,他每次去英国接舰时,都会参观学习,所以与当时的日方学员可能有过接触。

真正与东乡平八郎是同学的,应该是刘步蟾、方伯谦以及林永升等人。

大家毕业之后,都成了各自海军的主力船员。

而真正让中日海军打起来的第一仗,正是东乡平八郎发动的。

东乡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_图

1894年初,朝鲜全罗道出现了一起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去平叛。就在清军出兵的同时,日本也派兵在仁川登录了。

在这个时候,大清和日本还没有开战,但日本已经有了与大清开战的意向了。

7月25日,日本海军联队第一游击队“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在海上遇到了大清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巡洋舰。日军不宣而战,突然开炮攻击。很快,“广乙”号受到重创。“济远”号寡不敌众选择了撤退。日舰“吉野”号紧追不舍。

正当“济远”舰向西急退时,清政府雇用的向朝鲜运送陆军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和大清运输船“操江”号驶到交战海域。结果,“操江”号被日舰“秋津洲”号俘获。

试航中的“致远”号巡洋舰_图

而东乡平八郎驾驶的“浪速”号要求载有1100多名清军的“高升”号投降。高升号觉得自己是英国商船,日军不敢开炮,就拒绝投降。结果,东乡平八郎果断下令开炮,“高升”号被击沉。东乡平八郎只让救起了英国籍的船长、大副和另一名英国船员,剩下的清军都没有被救。第二天,一艘法国船路过这里,救起了幸存的200多人,而“高升”号上其余700多名清军,全部阵亡。

那么在这一场战斗中,济远号的管带正是方伯谦。

这场战役,史称“丰岛海战”。可以说,这场战役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战。可是自此之后,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并没有积极寻找与日本海军的正面交战。

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开始迫近威海。光绪皇帝非常震怒。压力之下,李鸿章不得不命令丁汝昌去黄海巡航。

9月12日,北洋水师12艘主力舰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结果与日本海军联队正面遭遇。

“大东沟战役”打响了。

北洋海军_图

3.

这次战役,集中的是双方全部的主力精锐。可以说,日军是杀气腾腾有备而来,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消灭大清海军。而清军则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当然,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北洋水师大败,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

经过“丰岛海战”与“大东沟战役”两场大战之后,1895年4月,东乡平八郎被晋升为海军少将。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东乡平八郎为什么“一生伏首拜阳明”?他拜的是什么?其实,他拜的就是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简单说就是,心中想好了,立即就干!

东乡平八郎的“想干就干”还真是得逞了。他击沉的“高升”号,本来是英国商船。结果,在法庭上,英国商人却说,东乡平八郎做得合情合理!没毛病!

因为,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暗中希望日本能攻打大清这块肥肉。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从中火中取栗呀。所以说,虽然东乡平八郎打了英国商船,但是英国却一直站在日本这边。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不善”。利益当前,善何存焉?

东乡平八郎指挥对马海峡海战_图

所以说,东乡平八郎对王阳明的崇拜,甚至整个日本对王阳明的崇拜,其实都是对他们理解的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崇拜。简单说,只要是于我有利者,立即去做!而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是什么呢?是在“善念”基础之上的“知行合一”!

可以这样说,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脱亚入欧,抛却了“良知善念”,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导致了他们现在的“武力崇拜”。

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大力宣扬;只要是对自己无利的,就坚决否认。

知善知恶是良知。不知道善恶的人,哪里还会有良知呢?

【风林话古论今 专栏】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风林秀

参考文献:《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史》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